西漢游俠與鄉(xiāng)里秩序
本文關鍵詞:西漢游俠與鄉(xiāng)里秩序
【摘要】: 游俠產生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百家爭鳴,游俠繼承了儒、墨兩家的一些特點,形成了其獨特的俠義精神。西漢初期,新的社會制度還不健全,且又剛剛遭受戰(zhàn)爭破壞,統(tǒng)治者還不具有足夠的控制力以維持鄉(xiāng)里秩序,且又實行無為之治,鄉(xiāng)里秩序主要是依靠自然形成的權威來維護。地方的三老與父老以其德高望重對鄉(xiāng)里秩序的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興起于戰(zhàn)國、盛于西漢的游俠對鄉(xiāng)里秩序的穩(wěn)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遭受戰(zhàn)爭破壞,平民的生活變得更加艱苦,游俠以其俠義精神,不圖回報,幫助平民度過難關,因此,在鄉(xiāng)里社會,游俠受到平民的歡迎。游俠所做的正是官府所不能或是不想做的事?梢哉f,游俠在當時是社會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與政府權威更多的是一種互補的關系。但是,游俠常常做不法之事,對社會秩序當然就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當國家控制機器發(fā)展、完善之后,雖然游俠有廣泛的人際關系網(wǎng),與很多當朝權貴有很深的交情,但是也難以逃脫遭受統(tǒng)治者持續(xù)打擊的命運。統(tǒng)治者采取將游俠遷走、派酷吏打擊等手段,最終結束了西漢王朝從上至下所充斥的任俠之風。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3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熊必軍,冷鵬飛;析漢代重三老[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0年04期
2 陳廣宏;關于中國早期歷史上游俠身份的重新檢討[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3 薛柏成;墨家思想對中國“俠義”精神的影響[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臧知非;;秦漢里制與基層社會結構[J];東岳論叢;2005年06期
5 唐紅林;鄒劍鋒;;儒家“孝治”對“血親復仇”的揚抑[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06期
6 劉厚琴;儒學與漢代社會風氣的嬗變[J];天府新論;2004年01期
7 汪聚應;;諸子思想與中國俠的人格精神[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1期
8 季乃禮;論漢初的“孝治”[J];學術月刊;2000年09期
9 王立;秦漢游俠精神實質與復仇習俗心態(tài)成因[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科學;張家山漢簡《奏讞書》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2 宣閣;中國古代復仇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3 丁運霞;淺談西漢尚武精神[D];鄭州大學;2006年
4 梁愛兵;漢代鄉(xiāng)里政權建設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獻斐;俠的精神與武德[D];河南大學;2006年
6 韓永保;試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刺客[D];四川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24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22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