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央官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元代中央官學研究
【摘要】:中國古代中央官學正式建制始于漢武帝置博士弟子員,在長安設立太學。此后,中央官學隨著歷代政治文化的統(tǒng)治形勢不斷演變和發(fā)展,期間又經(jīng)歷了不同程度的轉型與改革。從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部族開始到忽必烈立國中原再到元代諸帝繼承大統(tǒng),元代中央官學上承唐宋以來的發(fā)展余緒,又因蒙古統(tǒng)治者夾雜著草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民族性,加之元代統(tǒng)治者的治國方略和教育思想與前代相比也是有所不同的。元世祖“附會漢法”的治國策略對以后元代諸帝的教育思想均有所影響,有元一代統(tǒng)治者的漢化程度亦不斷加深。正是在這樣一種政治背景和文化教育思想影響下,元代中央官學循著傳統(tǒng)而又獨具特色的軌跡發(fā)展。 元代中央官學形成了三所國子監(jiān)和三所國子學并立的辦學模式,其創(chuàng)辦的原因與發(fā)展的情況,呈現(xiàn)出了元代教育的獨特面貌。而從元代中央官學的管理和辦學思路上看,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制度在元代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對明清官學教育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元代中央官學對元代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地方學校教育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促成了理學的官學化。但是元代中央官學中存在的缺失和不足也是不可忽略的。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你知道嗎[J];語文世界(紅A版);2000年12期
2 賈迪;;淺論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對人口再生產(chǎn)的影響——以中央官學、書院制度為例[J];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施光明;;略論魏晉南北朝時期教育的若干變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4 王志彥;;論元代中央官學的雙化教育制度[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謝海濤;;中國古代官學中的學生數(shù)量問題研究——以科舉學額制度發(fā)展演變的歷史為中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高慧斌;;南朝中央官學學生在籍制度探微[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高慧斌;;南朝中央官學探微[J];殷都學刊;2006年04期
8 蘭婷;王成銘;;金代女真官學[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年09期
9 楊建輝;李良艷;;我國封建社會官學與私學的歷史演變[J];蘭臺世界;2010年23期
10 ;六學二館[J];現(xiàn)代大學教育;199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仁;;試探明代國子監(jiān)的管理體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姚宏杰;;金代“六學”考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陳冠英;劉發(fā)強;;從回回國子學到京師同文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曉燕;;古代北京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張一平;;唐代官學教育向私相授學的分流[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林淳英;李存晰;;北京大學校史溯源問題略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5)——中國學校史志[C];2009年
8 包國滔;;論明代國子監(jiān)祭酒宋訥的治監(jiān)之道[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傳播的主要途徑——官學教育[A];孔學研究(第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首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首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10 伍德勤;;李世民教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祝照;鑒往而知來[N];中國教師報;2008年
2 記者 周南焱;本市加強孔廟國子監(jiān)保護利用[N];北京日報;2010年
3 萬一;北大—國子監(jiān)大學堂開課,,市民可免費聽[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4 記者 楊翠敏 通訊員 王仁偉 張宏;國子監(jiān)里講國學 市民免費上課[N];北京社會報;2007年
5 邢鵬;北京國子監(jiān)孔廟元代《加號詔書》碑考[N];中國文物報;2006年
6 隗瑞艷;孔廟和國子監(jiān)首次合并開放[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記者劉揚;國子監(jiān)要建傳統(tǒng)“仕”文化保護區(qū)[N];北京日報;2002年
8 記者 劉冕;明代御碑亭塵封半個世紀重見天日[N];北京日報;2006年
9 王凡;奧運助北京“昨日重現(xiàn)”[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10 鄒鑫;皇家大學國子監(jiān)[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蘭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王建軍;元代國子監(jiān)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3 蓋金偉;漢唐官學學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侯瑞;北朝學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韓鳳山;唐宋官學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徐暉;唐代國子監(jiān)學官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田建平;宋代書籍出版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2年
8 姜東成;元大都城市形態(tài)與建筑群基址規(guī)模研究[D];清華大學;2007年
9 邱志誠;國家、身體、社會:宋代身體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10 曹紅軍;康雍乾三朝中央機構刻印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欣;元代中央官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周家鳳;五代中央官學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郭德靜;元代官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偉生;宋朝太學教育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霍嫣然;宋麗官學教育制度的發(fā)展及其比較[D];延邊大學;2012年
6 張光莉;明代國子監(jiān)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7 楊洋;試論洪武時期的官辦教育[D];鄭州大學;2005年
8 王靜;明清北京成賢街考略[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牛翠萍;李約瑟難題與明清教育體制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10 羅玉霞;北宋太學的復興及其管理的完善[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180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18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