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清真雅正”審美風尚述略
本文關(guān)鍵詞:清代“清真雅正”審美風尚述略
【摘要】:"清真雅正"是清初統(tǒng)治者欽定的制藝衡文準則,此標準借鑒、沿用了中國古代審美范疇中"清"、"真"、"雅"、"正"概念來衡量科考文章。影響及文學,逐漸成為一種文學審美風尚和價值標準,從而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傳統(tǒng)的審美標準。
【作者單位】: 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德宏師范?茖W校中文系;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1C199)
【分類號】:K203
【正文快照】: “清真雅正”是清代科考八股文的衡文標準。鑒于科場制藝的流弊,清初統(tǒng)治者倡導(dǎo)此標準,希圖以此革除科場的空疏庸腐文風。與此同時,還把它推廣到文學領(lǐng)域,使之成為一種審美風尚!扒逭嫜耪边@一審美性概念并非清初統(tǒng)治者及儒臣們首創(chuàng),它是對中國傳統(tǒng)審美概念“清”、“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天道;“雅正”詩學精神與“風雅”審美規(guī)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陳良運;論“真”的美學內(nèi)涵[J];東南學術(shù);2002年06期
3 蔣寅;古典詩學中“清”的概念[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A llan Barr(白亞仁);論《王者》的由來[J];蒲松齡研究;2000年Z1期
2 李寶祥;;《王氏之死》中的《聊齋志異》[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3 周中明;姚鼐的婦女觀和他筆下的婦女形象[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4 張金銑;趙翼論新、舊《五代史》的文獻價值與史學價值[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常德榮;;宋代宮詞芻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石明慶;《文史通義·原道》篇發(fā)微[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7 李傳印;;戴名世的歷史評論淺議[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8 曾光光;;戴名世與桐城派關(guān)系辨析[J];安徽史學;2008年05期
9 王惠榮;;從晚清漢學區(qū)域之發(fā)展看漢宋調(diào)和[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10 金衛(wèi)國;;從桐城桂林方氏家族看清朝前期滿漢民族磨合[J];安徽史學;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中明;;論姚鼐鮮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進步性[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胡建次;邱美瓊;;承傳與融通:古典詞學批評中的正變論[A];2006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3 陳湘琳;;閨思詞的兩種類型:以《花間集》和《陽春集》為例[A];2006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4 郁玉英;;試論韓愈文氣說對辛棄疾“以文為詞”的影響[A];2006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5 李康;;詩化傾向與對詞體特征的把握——略論張炎的詞學理論[A];2006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6 朱惠國;;論陳廷焯的詞學思想以及對常州詞派的理論貢獻[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孫維城;;“秀氣勝韻,,得之天然”——晏幾道詞藝術(shù)分析[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曾大興;;夏敬觀先生的詞學批評[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高峰;;論金陵懷古詞[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孫克強;;清人對唐宋詞風格流派的劃分及其意義[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繼林;民間話語與五四新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曉紅;方東樹詩學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3 孫興義;清代《詩經(jīng)》闡釋的詩學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4 陳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5 包秀艷;庾信文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6 崔t景;清后期女性的文學生活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7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吳超;經(jīng)、史視閾下的清初實學學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月玲;姜夔詞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李改香;姜夔美學思想初探[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1年
3 沈娟;述評章實齋“《春秋》經(jīng)世”觀[D];復(fù)旦大學;2011年
4 陳育馨;姚鼐題畫詩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王鳳靖;脂硯齋《紅樓夢》評點中的“神理”[D];遼寧大學;2011年
6 劉晶;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7 王慧;周密詞學思想與詞風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8 劉鳳文;蔣捷遺民情懷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9 殷文強;辛棄疾歷史角色的轉(zhuǎn)變對稼軒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D];江南大學;2011年
10 朱鳳云;公鼐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肖華榮;陸云“省”的美學觀[J];文史哲;1982年01期
2 ;《文藝理論研究》1983年1—4期目錄(總12—15期)[J];文藝理論研究;1984年01期
3 傅剛;“文貴清省”說的時代意義——略談陸云《與兄平原書》[J];文藝理論研究;198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龐飛;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與審美風尚的變遷[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475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14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