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淀的形成與淤廢過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5 03:32
本文關鍵詞:三角淀的形成與淤廢過程研究
【摘要】:三角淀位于北運河、永定河、鳳河等河流交匯的位置。元代三角淀開始形成;明代中期至清初,是三角淀的盛漲時期;清代中期,清廷對永定河下游筑堤束水,導致三角淀逐漸淤廢。至民國年間,三角淀已經(jīng)失去蓄洪沉沙的作用。三角淀的形成與消失的過程,是人與自然相互作用影響的經(jīng)典歷程。三角淀作為區(qū)域發(fā)展與開發(fā)自然過程中的一個焦點,它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當今生態(tài)涵養(yǎng)修復的實踐中,都擁有重要的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
【作者單位】: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北京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23063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4107107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3YJCZH166)
【分類號】:K207;P343.3
【正文快照】: 海河水系呈扇形結構,海河干流又受到潮汐的影響。夏秋季節(jié),各河流洪峰齊至,含沙量大的河流如永定河、滹沱河等挾沙而下,洪水難以宣泄,再遇到潮水頂托,流速減緩,在河流交匯處很容易潴水為淀,三角淀就處在北運河、永定河、鳳河等河流交匯的位置,三角淀的形成與消失的過程,是人與,
本文編號:1142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14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