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劉子》作者綜考釋疑——兼論《劉子》的學術史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11-02 19:17

  本文關鍵詞:《劉子》作者綜考釋疑——兼論《劉子》的學術史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劉子 劉勰 文心雕龍


【摘要】:"《劉子》劉勰著",南宋以前直接可見的公私著錄均無疑義;分歧始自南宋出現的《劉子》袁孝政注本及劉克莊引文?甲C表明,袁孝政注本乃宋人偽托,劉克莊引文亦無的據;無論外證還是內證,都充分證明《劉子》著作權當屬劉勰。辨別《劉子》作者歸屬,深入研究《劉子》,對全面認識劉勰、深入研究《文心雕龍》,乃至建構中華文化新體系,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意義。
【作者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五緣文化研究所;
【關鍵詞】劉子 劉勰 文心雕龍
【分類號】:K206;G256
【正文快照】: 作為繼《呂氏春秋》、《淮南鴻烈》之后中古時期雜家代表作的《劉子》,曾盛行于隋、唐,迄今已流傳了十五個世紀。南宋以后,由于《劉子》作者歸屬發(fā)生異議,所以其社會影響隨之減弱。但由于《劉子》“總結了古代諸子的學術和思想”①并“自鑄其奇”②,而且“其文雋彩警拔”③,故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趙吉惠;論儒道互補的中國文化主體結構與格局[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蓮;陰陽變易觀念及其思維方式[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張子俠;論史志目錄的類別及其特點[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3 劉超;讀中國書——《京報副刊》“青年必讀書十部”征求書目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4 馮莉;;漢晉諸子“論”體考述——以《文心雕龍·論說》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陳懷玉;;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士人出處觀念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袁新芳;;古代農書目錄學淵源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3期

7 陶禮天;《出三藏記集》與《文心雕龍》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8 丁志軍;;《樊南文集補編》所收《修華岳廟記》應為北魏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吳娟;論魏晉六朝士人的清靜之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10 李文芹;;風入秋而方勁,露如珠而正圓——露意象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齊;;《五岳真形圖》的成立——以南岳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閻耀軍;索寶祥;;我國古代前饋控制思想對現代社會管理的啟示[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鄧程;;論名詞句[A];葉維廉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揟;;宋本《纂圖互注禮記》二十卷的流傳和文獻學價值[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5 陳鴻祥;;當代視野里的秋白意蘊[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6 陳鴻祥;;當代視野里的秋白意蘊[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7 高凱;;從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狀況看西域在漢晉時期佛教東漸中的作用[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沈銘賢;;天人合一:意義與爭論——地震災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新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9 史瑛瑛;;論我國傳統(tǒng)目錄體例的演變[A];陜西省圖書館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與全國圖書館部室主任工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張承宗;;從婦女史的視野深化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金華;畢沅及其幕府的史學成就[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郭勝坡;二十世紀易學本體論的兩條基本路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8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世敏;魏晉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李振認;荊軻形象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肖業(yè)偉;清代官修書畫典籍的文獻學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小雙;先秦至六朝采摘詩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鵬;齊梁詩風嬗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干艷娟;宮體詩創(chuàng)作題材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8 侯曉珊;南朝詩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游云會;廬山慧遠佛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陳雷雷;中晚唐江西籍詩人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蓉蓉;《梁書》與《南史》劉勰傳異同考辯[J];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02期

2 楊明照;關于劉勰及《文心雕龍》的幾個問題[J];鎮(zhèn)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張燈;文心雕龍辨疑──《史傳》,十三條[J];貴州社會科學;1999年06期

4 吳承學;劉湘蘭;;詔令類文體(二):制書、誥、敕書[J];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03期

5 力之;《史記》引文札記與后世引文問題說略——兼說“劉向明不歌而頌”為以引者所引為引者語[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陳學舉;《文選》與《文心雕龍》對史部文章評錄標準之差異[J];南京社會科學;1998年12期

7 張福勛;;善謔[J];文史知識;1997年10期

8 賴愛清;淺談我國古代書信的發(fā)展[J];鷺江職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9 袁曉;;十三經的形成及其演變[J];教師博覽;1994年08期

10 于天池;鄭友善;;說商謎[J];文史知識;2000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朱鳳鳴;增華閣上讀蕭統(tǒng)[N];人民日報;2003年

2 Pablo Ariel Blitstein (石保羅)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圣馬丁大學;東海西海 心理攸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本文編號:11328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1328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479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