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嘉道年間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20:50

  本文關鍵詞:嘉道年間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經(jīng)世派官紳 慈善 救濟 陶澍 林則徐


【摘要】:在嘉道年間,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開始走向沒落,吏治的腐敗,財政的拮據(jù),不斷的農(nóng)民起義以及鴉片問題等都預示著封建末世的到來。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經(jīng)世派官紳注重研究經(jīng)世之學,強調(diào)經(jīng)世致用,希望扭轉(zhuǎn)國家的頹勢,減輕人民的痛苦,從而產(chǎn)生了慈善救濟思想,并付諸實踐。本文結合嘉道年間的背景,探索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的淵源,并對他們的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進行分類闡述,力求使人們深入了解他們的慈善救濟思想在整個慈善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希望給當代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本文分四個部分對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實踐進行探索和研究。 第一章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和社會問題四個方面論述嘉道年間的封建沒落狀況,并分析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的來源。政治腐敗、經(jīng)濟衰落、思想文化的相對松弛和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是經(jīng)世派官紳所處的歷史背景。經(jīng)世派官紳對社會危機的關注及其救濟實踐、對傳統(tǒng)慈善救濟思想的繼承、家人和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師友的影響是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論文的主體部分,集中介紹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他們的慈善救濟活動。慈善救濟思想主要包括了荒政思想、扶貧救弱思想、重視公益事業(yè)三個方面,慈善救濟活動包括對水旱災荒的賑濟、對弱勢群體的救助、對公益事業(yè)的建設三個方面。 第四章論述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的地位及作用。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在很多方面有著自己的特點,主要包括勇于指出和治理傳統(tǒng)慈善救濟思想中的弊端、重視防御、重視和愛惜民力以及開始介紹西方慈善救濟事業(yè)四個方面。在論文結尾,分析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指出其不足之處。
【關鍵詞】:經(jīng)世派官紳 慈善 救濟 陶澍 林則徐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632.9;K249.3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緒論9-16
  • 第一章 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的形成16-28
  • 第一節(jié) “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封建末世16-20
  • 一、政治腐敗16-17
  • 二、財政衰竭17-18
  • 三、社會問題叢生18-19
  • 四、專制統(tǒng)治對思想領域控制力的下降19-20
  • 第二節(jié) 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的淵源20-28
  • 一、對社會危機的關注及其實踐活動21-22
  • 二、對傳統(tǒng)慈善救濟思想的繼承22-24
  • 三、成長環(huán)境及家人的影響24-25
  • 四、師友的影響25-28
  • 第二章 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28-47
  • 第一節(jié) 荒政思想28-40
  • 一、突前的防突備荒思想28-31
  • 二、災后的積極賑濟思想31-40
  • 第二節(jié) 恤貧扶弱思想40-43
  • 一、救助貧者弱者的慈善救濟思想40-42
  • 二、扶持義莊族田的發(fā)展42-43
  • 第三節(jié) 公益思想43-47
  • 一、熱心濟貧教育43-44
  • 二、重視興修水利工程44-47
  • 第三章 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活動47-62
  • 第一節(jié) 水旱諸災的救濟47-55
  • 一、防災、備災的慈善實踐47-51
  • 二、災后的積極慈善救濟活動51-55
  • 第二節(jié) 對弱勢群體的慈善救濟活動55-57
  • 一、救濟災難中的貧者弱者55-56
  • 二、救濟鰥寡孤獨56-57
  • 第三節(jié) 重視公益事業(yè)57-62
  • 一、積極興辦書院、義學58-59
  • 二、修筑水利工程59-62
  • 第四章 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的特點及其作用62-71
  • 第一節(jié) 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的特點62-67
  • 一、勇于指出傳統(tǒng)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中的弊端62-63
  • 二、重視防御的積極慈善救濟63-64
  • 三、重視民力、利用民力64-66
  • 四、開始介紹西方的慈善救濟事業(yè)66-67
  • 第二節(jié) 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的作用67-71
  • 一、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的積極作用67-69
  • 二、經(jīng)世派官紳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的局限性69-71
  • 結語71-73
  • 參考文獻73-77
  • 附錄77-78
  • 致謝78-7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元青;鴉片戰(zhàn)爭前后經(jīng)世派士人西洋觀變遷的文化局限[J];中州學刊;1994年03期

2 由新華;;論封建衰世“經(jīng)世派”的求真務實[J];人民論壇;2011年29期

3 胡波;道咸時期的民本思想述略[J];學術研究;2001年05期

4 陳蒲清;薛其林;;古代近代之交的杰出政治家陶澍——論陶澍的歷史地位[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5 李烈;蔡勤禹;;試論近代青島商會及其慈善活動[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6 林慶元;林則徐的經(jīng)世思想與愛國主義[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7 劉增合;1840~1884年晚清外交觀念的演進[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8年01期

8 郭漢民;郭嵩燾生平與思想研討會綜述[J];船山學刊;2000年01期

9 葛洪澤;訪蘇雙碧——關于中國現(xiàn)代化的幾個問題[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徐艷;近代軍事文學的回顧[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馮天瑜;;第十八章 道光咸豐年間的經(jīng)世實學[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2 崔巍;;論沈葆楨的民本思想及其實踐[A];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臺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鄭大華 劉平;論清代嘉道時期的湖湘經(jīng)世派[N];光明日報;2010年

2 李細珠;傳統(tǒng)學術資源與嘉道經(jīng)世思潮勃興[N];光明日報;2006年

3 黃長義;經(jīng)世實學的近代轉(zhuǎn)型及其當代價值[N];光明日報;2007年

4 邵純;林則徐,,民族精神的楷模[N];福建日報;2005年

5 郭毅生 孟曉旭;解讀清代學術史[N];光明日報;2003年

6 馬照南;研討“林則徐與江蘇”[N];福建日報;2003年

7 戴繼芹 劉效臣;我國近代翻譯的蹣跚學步[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向常水;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湖南慈善救濟事業(y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尹素敏;從經(jīng)世走向洋務:徐繼ul[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彭昊;曾國藩與道家思想[D];湖南大學;2010年

4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周芳;道咸宋詩派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露;嘉道年間經(jīng)世派官紳的慈善救濟思想和活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魏慧娟;嘉道時期經(jīng)世派詩歌論[D];蘇州大學;2010年

3 王振娜;近代濟南慈善救濟事業(yè)研究(1840-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娜;北洋政府時期青島慈善救濟事業(yè)研究(1922-1929)[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5 盧藝;民國時期慈善救濟法律制度設計芻議[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森;慈善救濟事業(yè)與民國新疆的社會變遷[D];新疆大學;2010年

7 何玲;論經(jīng)世派與道光六年漕運改革[D];鄭州大學;2001年

8 王惠榮;晚清經(jīng)世致用思潮與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啟動[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譚矛盾;突發(fā)性災害中慈善救濟的倫理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10 許德雅;民國后期湖南慈善救濟事業(yè)研究(1937~1949)[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632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632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a8e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