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唐朝婦女的婚姻自主性問題
本文關鍵詞:略論唐朝婦女的婚姻自主性問題
【摘要】:婚姻自主性是衡量婦女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的重要標準,能夠比較直觀體現(xiàn)婦女的自我意識和婚姻訴求。唐朝婦女受時代自由、向上精神的影響,在擇夫、離婚、再嫁、守節(jié)各種婚姻形態(tài)中,都表現(xiàn)出較為強烈的自主性。 “父母之命”是封建社會婚姻締結的基本原則之一。唐朝婦女基于儒家宗法體制和孝道觀念的影響亦盡力遵循。因此,“父母之命”及其變體“官長之命”在婦女婚姻生活中發(fā)揮著相當大作用,而婦女婚姻自主性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當然,開明的“父母”在某些情形下也給予子女一定的婚姻自主權力,使婦女多少享受了唐朝“開明文化”的成果。 唐朝法律比較全面地涉及到婦女擇夫、離婚、再嫁、守節(jié)等婚姻形態(tài)的諸多問題。它在維護傳統(tǒng)封建禮法和國家政治體制的前提下,也從法律層面上予以了婦女一定的婚姻自主權。 經濟是決定婦女婚姻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唐朝絕大多數(shù)婦女盡管在經濟生活上難與和男子相提并論,但由于她們在較為開放自由的社會中,可以盡其所能地參加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等生產勞動并獲得相當?shù)慕洕找,又可以擁有嫁妝、繼承遺產等,極大地保障了她們的經濟生活,由此在個人婚姻生活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權。 唐朝婦女在婚姻生活中一定程度上擁有自主性,表現(xiàn)出唐朝相對文明開放的時代特色。然而,唐朝畢竟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tǒng)社會,無論是社會意識,還是國家政治,都對婦女的婚姻自主性形成了相當大的限制,因此,,唐朝婦女的婚姻自主性是有限的、不完全的。
【關鍵詞】:婚姻自主性 婦女 唐朝 法律 經濟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242;C913.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錄6-8
- 前言8-14
- (一)學術史的回顧8-12
- 1. 唐朝婦女研究8-9
- 2. 唐朝婦女婚姻家庭研究9-11
- 3. 其他與之有關的研究11-12
- (二)研究的緣起和意義12-13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3-14
- 一 唐朝婦女婚姻自主性的表現(xiàn)14-31
- (一)在室女的擇夫14-17
- (二)婦女的離婚17-20
- (三)婦女的再嫁20-27
- 1、皇室婦女的再嫁20-22
- 2、普通家庭婦女的再嫁22-23
- 3、失婚婦女再嫁的原因23-27
- (四)婦女的守節(jié)27-31
- 二 “父母之命”與唐朝婦女的婚姻自主性31-40
- (一)父母之命31-36
- 1、一般意義上的“父母之命”31-32
- 2、特殊情形的“父母之命”32-36
- (二)父母之命的弊端36-37
- (三)無“父母之命”的情形37-38
- (四)女性婚齡與婚姻自主性之關聯(lián)38-40
- 三 唐朝婦女的婚姻自主權在唐律中的反映40-46
- (一)在室女擇夫的自主權40-42
- (二)婦女離婚的自主權42-44
- (三)婦女再婚的自主權44-45
- (四)婦女守節(jié)的自主權45-46
- 四 經濟因素與唐朝婦女的婚姻自主性46-54
- (一)自創(chuàng)財富46-50
- (二)擁有嫁妝50-51
- (三)繼承遺產51-54
- 結語54-55
- 參考文獻55-59
- 致謝59-60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志貞,王潤蕾;完善婚姻成立條件的法律思考[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曹克英;小女婿[J];劇本;1952年08期
3 黛眉;;生活沒有來不及[J];現(xiàn)代婦女;2011年01期
4 伏漫戈;異彩紛呈的女性世界[J];唐都學刊;1998年04期
5 王揚;試論漢代婦女在婚姻生活中的自主地位[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6 王春妍;;唐代婦女的獨立意識[J];網絡財富;2009年03期
7 蘇生文;;自由大可結婚姻——晚清婚姻自主的言論和實踐[J];文史知識;2011年03期
8 陳煥新;愛情應附麗于怎樣的生活——魯迅《傷逝》的啟示[J];閱讀與寫作;1995年08期
9 管磊;;漫談士庶不婚[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年10期
10 藍秀平;;從影片《傷逝》看魯迅的婚戀觀[J];職業(yè)圈;2007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畢波;;現(xiàn)代媒妁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初探[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2 彭貴珍;;略論近代中國城市居民婚姻觀念的變遷及其影響[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楊宏;;戊戌時期維新報刊對變革婚姻陋俗問題的探討[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4 李曉晨;;試論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婚姻風俗改革[A];“20世紀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C];1997年
5 陳晨;;從形式審查到實質審查的轉變——論我國婚姻登記行政訴訟的審查標準[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江斌;;客家婚俗數(shù)則[A];閩臺婚俗——“福建婚俗的調查和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7 岑惠;;清代媒婆制與現(xiàn)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張友文;;《家》中覺新的倫理學意義[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李一方;鄒德棟;;談攝影資料的歷史價值[A];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5年
10 蔡永哲;;試論崇武鎮(zhèn)港X、大\灤宓耐棧閇A];閩臺婚俗——“福建婚俗的調查和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海天;俞金堯:歐洲歷史上的婚姻自主[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范光坤 嚴映明 記者 孫曉波;我好想有個家[N];廣元日報;2006年
3 廣西大學法學院 朱菲菲;論婚約解除的民事責任[N];人民法院報;2009年
4 石人炳;關注農村青年流動對婚姻的影響[N];中國社會報;2006年
5 新花;“閃婚”成新鄉(xiāng)俗折射婚姻制度“逆退”[N];酒泉日報;2006年
6 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禮仁 羅紅軍 黃金波;借用他人身份證登記結婚的訴訟路徑及效力判斷[N];人民法院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楊波;老人如何看待子女離婚[N];健康時報;2003年
8 秘小勝;法國每年約7萬名少女被迫出嫁[N];檢察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無證婚姻守候高壓線[N];寧夏日報;2006年
10 王文琦;廣告拋繡球 婚戀文化撩人眼[N];廣州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卡佳圖;論馬里夫妻制的改革[D];吉林大學;2010年
2 劉增;婚姻契約觀念的限度與嬗變[D];吉林大學;2012年
3 梅軍;瀕危的家園[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李偉峰;香火接續(xù):傳統(tǒng)社會的招贅婚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習慣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李英;朱里亞·克勞迪王朝皇室婦女的婚姻和政治生活[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a
本文編號:10484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4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