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乾隆朝葉爾羌參贊辦事大臣表
本文關(guān)鍵詞:補乾隆朝葉爾羌參贊辦事大臣表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南疆 乾隆朝 葉爾羌 參贊辦事大臣
【摘要】: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在平定南疆的過程中,陸續(xù)在南疆各城派遣滿洲大員駐防、辦事,各大臣受參贊大臣節(jié)制而統(tǒng)于伊犁將軍,逐步形成了清代獨特的南疆八旗駐防制度。該制度對維護清王朝對南疆的統(tǒng)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延續(xù)上百年,直至清季新疆設(shè)省方正式廢革。南疆八旗駐防制度在乾隆朝正處于初創(chuàng)時期,變化頻仍。研究這一時期的南疆駐防制度,是清代南疆八旗駐防研究、制度史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制作乾隆朝南疆各城參贊辦事大臣年表,厘清歷任駐防大臣的任職情況,對清代南疆駐防制度的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也是深化這一研究的基礎(chǔ)工作。然而迄今,學(xué)界尚未有高質(zhì)量的乾隆朝南疆八城八旗駐防大臣職官表問世,來對乾隆朝南疆八旗駐防大臣的任職情況作一仔細梳理。 關(guān)于乾隆朝南疆駐防大臣職官年表,現(xiàn)有成果主要有《欽定八旗通志·表》、《清史稿·表》、章伯鋒的《清代各地將軍都統(tǒng)大臣等年表(1786-1911)》以及魏秀梅的《清季職官年表》。然上述諸表均存在問題,不能完整、準(zhǔn)確地反映乾隆朝南疆駐防大臣的任職狀況!肚宕鞯貙④姸冀y(tǒng)大臣等年表(1786-1911)》、《清季職官年表》的記載大體從嘉慶元年開始,對乾隆一朝則付諸闕如。《欽定八旗通志·表》和《清史稿·表》的記載包括乾隆朝,可以作為制作乾隆朝南疆駐防大臣職官年表的參照系。然而上述兩表中的南疆駐防大臣表,或雜亂無章、或多有空缺,或存在許多錯誤,種種缺點不一而足。因此,《欽定八旗通志·表》、《清史稿·表》的記載,只有從檔案文獻資料中找到佐證后,方可成為信史。 筆者有幸參與導(dǎo)師主持的國家清史項目《清史·駐防將軍都統(tǒng)大臣表》,具體負責(zé)葉爾羌參贊辦事大臣表的資料搜集、整理、考證和撰寫工作。以此為契機,筆者在缺少前人成果可資借鑒的情況下,利用《清高宗實錄》以外的《軍機處滿文月折包》、《欽定平定準(zhǔn)噶爾方略》、《乾隆朝起居注冊》以及各種清人傳記等大量檔案、文獻資料,梳理乾隆朝葉爾羌駐防大臣的任職情況,考訂、駁正了前人諸表中的許多錯誤,查漏補缺,補作了乾隆朝葉爾羌參贊辦事大臣表。 本表共收錄葉爾羌正任、署任參贊辦事大臣24任,22人,記錄了乾隆朝葉爾羌歷任參贊辦事大臣的任職時間與原職銜,離職時間與原因。考證了葉爾羌首任參贊大臣;新增署理葉爾羌辦事大臣4人,考未到任2人。盡力搜掘各任大臣的旗籍,到任與否,交接印(即實際到任、離任)日期等信息點,力求厘清并全面、準(zhǔn)確地反映乾隆朝葉爾羌各參贊、辦事大臣的任職情況。 本表可彌補章伯鋒、魏秀梅諸表缺失乾隆朝葉爾羌參贊辦事大臣表的不足。本文的部分考證亦可能會對研究乾隆朝南疆駐防制度的形成、沿革,提供一定參考。
【關(guān)鍵詞】:南疆 乾隆朝 葉爾羌 參贊辦事大臣
【學(xué)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49.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乾隆朝葉爾羌參贊辦事大臣表為什么要補作10-16
- 二、若干問題考證16-37
- (一) 葉爾羌首任參贊大臣考,《欽定八旗通志·表》、《清史 稿·表》以阿里袞為首任,誤16-17
- (二) 《欽定八旗通志·表》所記乾隆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年明瑞、巴祿、董孟、閆相師,容保、楊寧、五福、豐安、鄂齊爾、 永慶、伊柱、豐納亨、由屯、溫布、端濟布、鄂齊圖、鄂恩布、賚袞扎普、安底恩保,皆非葉爾羌辦事大臣考17-19
- (三) 乾隆二十四年舒赫德、海明,阿里袞、新柱任職、更替考19-21
- (四) 額敏和卓非葉爾羌為首駐防大臣21-23
- (五) 額爾景額卸任及旌額理到任日期,《欽定八旗通志·表》 誤23
- (六) 丑達未到任考23-25
- (七) 額敏和卓署葉爾羌辦事大臣,《欽定八旗通志·表》、《清史稿·表皆遺漏額敏和卓之署任25
- (八) 命瑪興阿任葉爾羌辦事大臣日,《欽定八旗通志·表》誤25-26
- (九) 瑪興阿離職日,高樸任命日期26
- (十) 乾隆四十三年永貴以烏什參贊大臣暫管葉爾羌,《欽定八旗通志·表》誤為正任26-28
- (十一) 乾隆四十三年瑪興阿署葉爾羌辦事大臣,《欽定八旗通 志·表》誤為正任;瑪興阿卸署日期28-29
- (十二) 塔琦乾隆五十年三月初九日任葉爾羌協(xié)同辦事大臣;十一月初四日塔琦升辦事大臣,達福為幫辦大臣29-30
- (十三) 《滿漢名臣傳》等云乾隆五十八年正月雅德任葉爾羌辦事大臣,誤30-31
- (十四) 佛住未任葉爾羌辦事大臣,《清史稿·表》、《章表》、《魏 表》均誤,《清!肺葱31-32
- (十五) 乾嘉間葉爾羌辦事大臣長麟任職考32-34
- (十六) 《欽定八旗通志·表》所記眉綬(梅壽)、雅德、淑寶、 舒泰、特通額、愛星阿、伊江阿、圣保,皆非葉爾羌辦事大臣34-37
- 三、乾隆朝葉爾羌參贊辦事大臣表37-44
- 四、結(jié)語44-45
- 參考文獻45-47
- 致謝4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振方;;《胭脂》《折獄》虛實辨析——兼談《聊齋志異》中的真人假事小說[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鄒宗良;解新顏;;“姑奶奶”、“關(guān)圣帝君”與“金龍四大王”——再論《醒世姻緣傳》康熙年間成書說之不能成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4期
3 陳鄭;;清初賦稅事件對蒲松齡生活與作品的影響[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4 賀根民;;《四庫全書》不收《聊齋志異》考析[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5 牛貫杰;;晚清清軍馬隊營制的演變[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2006年05期
6 姚繼榮;“方略”釋義[J];安徽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02期
7 歐陽躍峰;王軍;;新式學(xué)堂與清末革命——以徐錫麟為例[J];合肥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5期
8 白文剛,冀滿紅;皖北鄉(xiāng)土因素與淮系集團的發(fā)展[J];安徽史學(xué);2004年04期
9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鮮三國關(guān)系初探[J];安徽史學(xué);2005年04期
10 鄭大華;;包世臣與嘉道時期的禁煙和抗英斗爭[J];安徽史學(xué);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蒲霞;;論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運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xué)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2 穆從賀;;馮煦與淮河流域洪澇災(zāi)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xué)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3 周中明;;論姚鼐對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寫[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雪源;;薛鳳祚研究芻議[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xué)及交叉學(xué)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5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jì)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黃權(quán);;論蘇元春的愛國主義精神[A];蘇元春與壯族邊疆開發(fā)建設(sh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楊愛國;;黃易對金石學(xué)的貢獻[A];中國漢畫學(xué)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志剛;;草原飲品及其文化特征[A];中國·內(nèi)蒙古第四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蔡東洲;唐金文;;張鵬翮出任河?xùn)|鹽運使考論[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10 吳海波;;清代私鹽立法問題探析[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3 李金華;畢沅及其幕府的史學(xué)成就[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4 方廣嶺;清代直隸方志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6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7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8 黃偉;高樂待與中國[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10 陳茗;海疆文學(xué)書寫與圖像[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蕾;滿族舒穆祿氏研究與資料整理[D];廣西師范學(xué)院;2010年
2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10年
3 彭娟;蔣士銓詩歌新論[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李艷;乾嘉詩人舒位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5 龔瑩瑩;虞山派詩人馮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6 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探論[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7 王雪峰;山東沿海風(fēng)暴潮災(zāi)害的歷史規(guī)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0年
8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9 劉磊;李元度的史學(xué)思想與實踐[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10 衛(wèi)鈺;康雍時期云南銅礦業(yè)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1038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3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