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際家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5 00:07
本文關鍵詞:秦漢之際家族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秦漢之際 舊的宗法家族 新興家族 平民家族 家族觀
【摘要】:根據(jù)秦漢之際的歷史情況,從時間、政治身份和家族發(fā)展所依憑的方式出發(fā),秦漢之際家族大致可分以下三種類型:舊的宗法式家族,就是指戰(zhàn)國王族后裔所形成的家族,有時也稱六國舊貴族;新興家族,是指在秦漢之際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家族,有以下幾種家族:因漢朝建立而形成的軍功和食封新貴家族,依賴出仕為官而發(fā)展起來的高級官僚家族,在授田制基礎上自然成長起來的農業(yè)家族,依靠工商業(yè)發(fā)家致富的工商家族;平民家族,是指被列入國家戶籍而相互之間身份平等的編戶齊民家族。因其社會政治地位低,身份多為平民,亦可稱為平民家族。 結合文獻與族墓資料,本文著重研究了秦漢之際各類型的家族嬗變過程。通過對家族相關文獻語詞使用頻率和家族發(fā)展路徑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漢中期以后各類型有象豪族合流的趨勢。如果說在秦與西漢前期地主階級的當權派主要是食封地主,豪族不過是附庸;那么,在漢武帝以后,豪族就變成地主階級的主體,成為封建王朝的當權派,高層次各種家族的發(fā)展就此合流。同時在秦漢之際,受制于生產技術尤其是農民的耕作技能和中央王朝推行的限制家庭規(guī)模的措施,“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的一般農民家庭成為平民家族的主流。 每一時代自有其特殊的家族觀念,秦漢之際特有的家族觀念就是具有法家思想傾向的家族觀。但是家族觀中法家思想傾向在經濟和心理上都存在著內在困境。隨著漢朝統(tǒng)治思想中的法家功利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衰退,儒家思想的崛起,漢代的家族觀開始逐步轉型。儒家式家族觀開始逐漸盛行起來,而分居的行為也日益受到了人們的譴責。家族觀的轉型為后來的豪族乃至世家大族的興盛奠定了思想基礎。
【關鍵詞】:秦漢之際 舊的宗法家族 新興家族 平民家族 家族觀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3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緒論6-18
-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6-7
- 第二節(jié) 研究史回顧7-12
- 第三節(jié) 家、族、宗族、家族概念辨析12-16
- 第四節(jié) 秦漢之際家族類型16-18
- 第一章 舊式宗法家族衰微、重振與轉化18-24
- 1、秦末—瓦解19-20
- 2、秦楚之際—回光返照20-21
- 3、漢初—轉化21-22
- 4、個案研究—田氏宗族擅變史22-24
- 第二章 新興家族研究24-34
- 第一節(jié) 從墓葬看漢初家族24-26
- 第二節(jié) 新的家族形態(tài)的醞釀26-29
- 第三節(jié) 家族合流趨勢研究29-34
- 第三章 平民家族研究34-39
- 第一節(jié) 平民家族規(guī)模結構34-37
- 第二節(jié) 家族規(guī)模成因初探37-39
- 第四章 家族觀念心態(tài)39-43
- 第一節(jié) 家族觀中法家思想傾向39-41
- 第二節(jié) 家族觀中的困境與轉型41-43
- 附錄43-49
- 注釋49-54
- 參考文獻54-59
- 后記59-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沛明;法家政治與秦的興亡[J];安徽史學;1994年04期
2 何茲全;秦漢地主與魏晉南北朝地主的不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4年02期
3 李如森;西漢墓葬及其反映的社會面貌[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06期
4 王者利;;漢代豪族研究概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5 朱土生;;浙江龍游縣東華山漢墓[J];考古;1993年04期
6 趙沛;分財異居:兩漢豪族之家社會生活的基本形態(tài)[J];南都學壇;2003年04期
7 侯外^,
本文編號:1033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3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