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國家構建視野下的土司制度
本文關鍵詞:多民族國家構建視野下的土司制度
【摘要】:土司制度是多民族國家中國構建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政治體制,也是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盡管以往學者們從歷代王朝邊疆治理或不同土司的個體層面已經(jīng)有過很多研究,但筆者認為在宏觀理論層面還是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從郡縣制下的特殊統(tǒng)治方式、土司制度也是羈縻統(tǒng)治方式的一種、改土歸流是多民族國家建構的必然趨勢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
【關鍵詞】: 土司制度 國家建構 多民族國家 邊疆治理
【分類號】:K207;D691
【正文快照】: 關于土司制度,學界已經(jīng)有百年研究歷史,不僅出版了諸多專門性著作,①發(fā)表了眾多的論文,[1],[2]近年來也出現(xiàn)了構建“土司學”的呼聲,[3],[4]顯示著土司制度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較大成就,并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土司制度是多民族國家中國構建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政治體制,也是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良品;;中國土司研究百年學術史回顧[J];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2 成臻銘;;論土司與土司學——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價值[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3 李世愉;;關于構建“土司學”的幾個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馬大正;;深化中國土司制度研究的幾個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賈霄鋒;二十多年來土司制度研究綜述[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莊春輝;;大小金川籌邊和東女國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潛力與優(yōu)化整合路徑[J];阿壩科技;2009年01期
2 盧玲;;畢節(jié)彝族土司與元明清中央政府的關系考論[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3 黃衛(wèi)華;陳燕英;;畢節(jié)地區(qū)彝族土司歷史文化研究導論[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4 郭宸利;;貴州彝族文化研究20年[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5 蔣新紅;;清朝國家權力在西雙版納彝族地區(qū)的延伸——以倚邦土司為例[J];保山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賈霄鋒;張艷麗;;沖擊與回應:藏區(qū)土司和明中央政府的政治關系研究——以董卜韓胡土司為例[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期
7 張凱;伍磊;;清代土司制度“過程-事件”的動態(tài)考察——李世愉先生《清代土司制度論考》評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8期
8 楊花;;明代渝東南地區(qū)土司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初探——以酉陽、石x+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李良品;;歷史時期重慶民族地區(qū)的土司制度[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朱文惠;;1912—1940年康藏糾紛的多方對話——以康巴觀點為例[J];中國藏學;2011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軍;;元代惠水八番土司探析[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2 王飛;;試析元政權的“因俗而治”民族法制思想[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懷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何威;河州土司何鎖南家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伊利貴;民國時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認訴求[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余文兵;帝國深入西南邊地[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李金花;士人與土司[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周紅;湖南沅水流域古鎮(zhèn)形態(tài)及建筑特征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8 楊永福;滇川黔相連地區(qū)古代交通的變遷及其影響[D];云南大學;2011年
9 王惠敏;清軍難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因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盛義龍;未識別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紅標;明清時期廣西對外交通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藍韶昱;中越邊境土司社會互動與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郭書林;明代土兵述略[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福春;近代國家與游牧社會[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花;明代渝東南地區(qū)土司制度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宏郡;明代四川地區(qū)巡檢司分布變遷考[D];西南大學;2011年
7 王玉朋;元代西南軍事武裝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趙曄;永勝土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魏萬平;為文試論西南夷,,半生走遍滇黔路[D];云南大學;2011年
10 劉嬌艷;清嘉慶二十五年至二十世紀末四川藏區(qū)的政區(qū)變遷[D];云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東人達;近年關于明末奢安事件的研究[J];畢節(jié)師專學報;1995年04期
2 劉強,衛(wèi)光輝;古老而又年輕的江外土司文化[J];創(chuàng)造;2001年08期
3 東人達;;酉陽土司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開發(fā)論證[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付春;于曉燕;;“奢安之亂”與“沙普之亂”比較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5 李偉;烏江下游土司時期貢賦制度考略[J];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6 陳廷亮;;土司時期湘西土家族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簡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云南民族工作成就與經(jīng)驗——亮點聚焦[J];今日民族;2005年08期
8 余嘉華;雪山文脈傳千古──兼談土司文化評價的幾個問題[J];民族藝術研究;1996年02期
9 李全偉;試論廣西土官與土民、家奴、土兵的宗法封建關系[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5年01期
10 王暉;壯族土司文化及其旅游開發(fā)價值概述——廣西民族文化與旅游開發(fā)研究之一[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凌燕;廣西土兵戍邊與國防建設檢視[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陳對;明代平播戰(zhàn)爭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相;;云南土司制度源流[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2 韋文宣;;西南地區(qū)土司制度略述[J];歷史教學;1985年03期
3 莫俊卿;論羈縻——土司制度對廣西民族關系的影響[J];學術論壇;1982年06期
4 吳永章;明代廣西土司制度述略[J];學術論壇;1983年03期
5 龍廷駒;壽思華;;對廣西窮根的反思[J];改革與戰(zhàn)略;1987年02期
6 潘洪鋼;乾隆朝兩金川改土歸屯之興起[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05期
7 景山;兩方關于土司管轄地區(qū)行政條規(guī)的石碑[J];檔案;1990年06期
8 謝本書;;刀安仁——近代土司的杰出代表[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白建銀;;“以土制土”政治文化現(xiàn)象的深層解讀——成臻銘《清代土司研究》評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李干;周祉征;;元代鄂西土司制度——兼論土司制度與宋代制度的異同[J];廣西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軍;;元代惠水八番土司探析[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2 王建娥;;多民族國家包容差異協(xié)調(diào)分歧的制度機制[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熊坤新;張利軍;;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政策與立法——中德學者共商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問題[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胡其瑜;;革命后墨西哥的民族主義、國家建構與仇華(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Khlot Thyda;;吳哥時代高棉王國的國家建構(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彭建軍;葉長青;;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權益保障實施狀況調(diào)查——以湖北省武漢市為例[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7 李鳴;;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的法制分析[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8 ;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分組討論情況[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9 朱倫;;關于民族自治的歷史考察與理論思考——為促進現(xiàn)代國家與公民社會條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化而作[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蔣永甫;;現(xiàn)代國家構建中的公共預算——一種財政國家的視角[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力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郭新;為什么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知識百題③)[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關于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提綱》[N];人民日報;2009年
4 郭新;為什么疆域廣大、民族眾多的中國能成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知識百題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5 任仲平;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N];人民日報;2009年
6 記者 李斌 曹志恒;分裂不得人心,團結才是民意[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7 記者 楊京德;中國高度重視促進少數(shù)民族各項事業(yè)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9年
8 劉泓;同一與多樣[N];人民日報;2010年
9 記者 李宏;全國部分省(市、區(qū))政協(xié)第十次民族和宗教工作研討會在杭州召開[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10 王建娥;多民族國家內(nèi)的族際關系和政治建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春洋;民族政治發(fā)展理論體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馬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時代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3 朱碧波;蘇聯(lián)族際政治整合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4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盧小平;共同體的維度——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中的族群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邱顯平;當代民族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區(qū)加強黨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陳麗明;民族聯(lián)合途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藍武;元明時期廣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10 梁忠;馬來西亞政府華人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曄;永勝土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楊花;明代渝東南地區(qū)土司制度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3 馮海曉;明代西南、西北邊疆地區(qū)土司制度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4 鄒映;明代云貴地區(qū)改流復土現(xiàn)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周小莉;土司制度滅亡的挽歌[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彭芙蓉;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國家認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磊;明代嘉靖至萬歷間中緬沖突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8 賈霄鋒;元明清時期西北與西南土司制度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惠澤宇;民族自身性與國家公民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劉俊麗;典型政治:政治典型人物的塑造[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33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3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