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上游地區(qū)地理意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9-28 18:51
嘉陵江上游地區(qū)在歷史時期先后存在以白馬氐、仇池國、青泥嶺和裴公湖為分野的意象區(qū)域。魏晉前該區(qū)被形塑為蠻夷化外之地;唐宋以降,以仇池國、青泥嶺和裴公湖為分野的地理意象并存,各具特色;明季始以地方知守為中堅的文化精英發(fā)掘唐成州刺史裴守真開湖的歷史資源,依蘇軾知杭州疏浚西湖故事而重開裴公湖,并以江南元素對其加以渲染形塑,裴公湖亦被名為"隴右西湖"而成為"一郡之盛",同時其他意象分野則漸趨解構(gòu),嘉陵江上游地區(qū)則被冠以"隴上江南"的雅譽。嘉陵江上游地區(qū)地理意象的流變過程隱喻了本區(qū)從邊疆到內(nèi)地的艱難轉(zhuǎn)變和地方文化精英對該區(qū)歷史情境的訴求和回應。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白馬氐:羌夷應俎豆, 邊徼有衣冠
二、仇池國:少陵詠送老之詩, 坡仙懷請往之夢
三、青泥驛:聞名意慘愴, 若墜牢與狴
四、裴公湖:新荷才馥微風送, 不減西湖十里香
五、貌合神離:清季以來西漢水流域的江南認同與歷史境遇
六、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教洞天福地形成新考[J]. 李海林. 宗教學研究. 2014(04)
[2]保護秦州區(qū)森林資源的重要措施[J]. 王亮亮. 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 2011(08)
[3]“江南經(jīng)濟奇跡”的歷史基礎——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jīng)濟[J]. 李伯重.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4]解讀《湄江吟社詩存》[J]. 劉麗. 教育文化論壇. 2010(06)
[5]杜甫隴右詩的邊塞意象探微[J]. 晏波.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8(06)
[6]“塞上江南”名稱的由來[J]. 吳忠禮. 共產(chǎn)黨人. 2007(22)
[7]俄羅斯遠東最大的“果菜園”——東寧[J]. 趙玉建. 致富之友. 2003(11)
[8]《仇生·仇維·仇池山》[J]. 趙逵夫.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9]漢中虎跡及虎文化[J]. 李天培,李巍,符蕊娟.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8(03)
本文編號:3682198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白馬氐:羌夷應俎豆, 邊徼有衣冠
二、仇池國:少陵詠送老之詩, 坡仙懷請往之夢
三、青泥驛:聞名意慘愴, 若墜牢與狴
四、裴公湖:新荷才馥微風送, 不減西湖十里香
五、貌合神離:清季以來西漢水流域的江南認同與歷史境遇
六、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教洞天福地形成新考[J]. 李海林. 宗教學研究. 2014(04)
[2]保護秦州區(qū)森林資源的重要措施[J]. 王亮亮. 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 2011(08)
[3]“江南經(jīng)濟奇跡”的歷史基礎——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jīng)濟[J]. 李伯重.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4]解讀《湄江吟社詩存》[J]. 劉麗. 教育文化論壇. 2010(06)
[5]杜甫隴右詩的邊塞意象探微[J]. 晏波.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8(06)
[6]“塞上江南”名稱的由來[J]. 吳忠禮. 共產(chǎn)黨人. 2007(22)
[7]俄羅斯遠東最大的“果菜園”——東寧[J]. 趙玉建. 致富之友. 2003(11)
[8]《仇生·仇維·仇池山》[J]. 趙逵夫.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9]漢中虎跡及虎文化[J]. 李天培,李巍,符蕊娟.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8(03)
本文編號:3682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368219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