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吐蕃末代贊普墀達瑪吾東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6 07:18
【摘要】: 墀達瑪吾東贊是吐蕃贊普王朝的最后一代贊普,即四十二代。對吐蕃贊普王朝史而言,吐蕃末代贊普墀達瑪吾東贊,與聶墀贊普和松贊干布一樣,同樣是一位劃時代的歷史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能力、膽略和見識,以罕見的改革精神進行了禁佛。正揭示了處于末世晚景的吐蕃王朝之社會結構性危機,它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危機則通過這一歷史事件全面暴露出來。對于禁佛的原因和后果眾說紛紜,以往的分析過分地強調佛苯之爭原因而忽視了經(jīng)濟、政治、生產等的原因。禁佛絕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統(tǒng)治階級與包括佛教徒在內的廣大人民的斗爭,也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的一個結果,一個側面,它是當時一系列復雜矛盾的結果,佛教僧人與贊普和貴族大臣的階級斗爭,廣大百姓與出家僧人的社會斗爭,顯然主要不是信仰之爭,也非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佛教與苯教之爭。墀達瑪吾東贊在位執(zhí)政后期,在興佛問題上采取與歷輩贊普截然相反的立場,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他預感到繼續(xù)大力提倡佛教將不利于王朝政權和生產力的發(fā)展,百姓的生活,以及對外的擴張戰(zhàn)爭等,進而改變和削弱贊普和大臣在吐蕃王朝體制中既有的權勢與地位。此時,吐蕃社會的階級矛盾更趨尖銳。因他即位兩年左右后進行了吐蕃歷史上的第二次禁佛,墀達瑪吾東贊禁佛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而絕非受他人操縱的沖動,沒有貴族大臣們的操縱下也會爆發(fā)的,不同的只是時間早晚,規(guī)模的大小而已。這次禁佛事件,不但對佛教是一種重創(chuàng),而且對吐蕃王朝的崩潰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在整個吐蕃贊普王朝,兩次禁佛并非是緣于王室與大臣在信仰上的差異。到墀達瑪吾東贊時因為佛教更符合于僧人的利益而不利于贊普和貴族大臣,以及廣大人民的利益。墀祖德贊時期讓僧人全面主政及對貴族大臣傳統(tǒng)權力削奪,導致了吐蕃權力體制的嚴重失衡。 所以,表面禁佛事件的背后實際上隱含著僧人與贊普王室、貴族大臣、廣大百姓之間對利益和權勢的爭奪。他反對佛教顯然很大程度是基于佛教與其自身、大臣、王朝、人民利益的沖突與不諧調,因而,對墀達瑪吾東贊的研究,無論是對于佛教史還是對于吐蕃贊普王朝史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如何看待墀達瑪吾東贊其人及禁佛事件,關系著如何看待這段歷史。墀達瑪吾東贊禁佛的本意在于解放生產力,減輕百姓的負擔,以增加日益空匱的國庫收入,他發(fā)現(xiàn)佛教緊緊地限制了王權,僧侶的大量增加與七戶養(yǎng)僧制的存在是財政收入銳減的根源,而寺院的大批興建,勞民傷財,導致國勢衰弱,加之發(fā)生了空前未有的瘟疫、霜雹、旱災、洪水、自然天災頻繁發(fā)生;谶@種情況,為了解放生產力、增加國庫收入、實行了禁佛,下令廢除了寺院中佛教僧眾寄生他人的制度。 從這點來說,筆者認為,藏文大部分史料對墀達瑪吾東贊的評價過于偏激,基于當時為解放生產力、增加國庫收入、減輕百姓負擔、發(fā)展人口的目的,因此“如果拋開宗教偏見,實不乏政治史的進步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8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佘貴孝;;唐與突厥、吐蕃對峙時期的固原[J];固原師專學報;1990年03期

2 周偉洲;;唐代吐蕃與北方游牧民族關系研究[J];西北民族論叢;2010年00期

3 任乃強 ,曾文瓊;《吐蕃傳》地名考釋(一)[J];西藏研究;1982年01期

4 楊志國;;也談“吐蕃”一詞的由來[J];西藏研究;1987年04期

5 顧吉辰;;宋人吐蕃著作考略[J];中國藏學;1988年04期

6 黎宗華;藏史研究中需要澄清的一個問題[J];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04期

7 陳慶英;;從帳簿文書看吐蕃王朝的經(jīng)濟制度[J];中國藏學;1992年S1期

8 周偉洲;ns茹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3年02期

9 劉安志;唐朝吐蕃占領沙州時期的敦煌大族[J];中國史研究;1997年03期

10 王福平;規(guī)模宏大的吐蕃葬群[J];中外文化交流;199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心愚;;吐蕃入滇與滇藏交通的發(fā)展[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2 王顯;王明貴;王小豐;;唐與南詔及與吐蕃的和親比較研究[A];滇川黔桂四。▍^(qū))毗鄰縣第二屆彝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齊東方;;都蘭吐蕃墓群[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4 李文實;;中國歷史上唐與吐蕃的關系[A];唐史論叢(第三輯)[C];1987年

5 黃盛璋;;再論漢(龍家)、于闐(Dum)、吐蕃文書(Lung dor)皆為“龍家”互證落實為三重證據(jù)[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張延清;;敦煌藏文寫經(jīng)生結構分析[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常鳳玄;;吐蕃工布摩崖碑考釋[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8 王永生;;大歷元寶、建中通寶鑄地考——兼論上元元年(760年)后唐對西域的堅守[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C];1998年

9 王百歲;;唐代吐蕃高僧法成[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陳踐踐;;藏語ring-lugs一詞演變考——敦煌藏文古詞研究之一[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李玉成 特約記者 趙小鵬;加大對都蘭吐蕃古文化的保護和開發(fā)力度[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2 萬毅;《吐蕃文明面面觀》[N];甘肅日報;2003年

3 吳健禮;漫話古代漢藏天文歷算文化的聯(lián)系[N];西藏日報;2006年

4 ;漫話茶文化在青藏高原的傳播與發(fā)展[N];西藏日報;2007年

5 顧建國;論張九齡的文儒風范及其導向意義[N];韶關日報;2008年

6 記者 次旦卓嘎 實習記者 多吉玉珍;藏東吐蕃石刻雕像研究取得新進展[N];西藏日報;2009年

7 楊增適;神川鐵橋是吐蕃建造的[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8 吳健禮;淺議“仲、德烏、苯”在古代吐蕃社會中的作用[N];西藏日報;2007年

9 吳健禮;淺議“仲、德烏、苯”在古代吐蕃社會中的作用(二)[N];西藏日報;2007年

10 記者 蘭新天;都蘭吐蕃文化保護中心開建[N];青海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體制研究[D];南京大學;1993年

2 李中和;吐蕃王朝與周邊民族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扎西當知;吐蕃噶氏家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4 陳大為;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璞;藏族史學思想論綱[D];云南大學;2002年

6 楊惠玲;宋元時期藏區(qū)經(jīng)濟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7 王潔;黠戛斯歷史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8 王世麗;安北單于都護府與唐代北部邊疆民族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02年

9 馮智;吐蕃東向發(fā)展與融合——赤祖德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李軍;晚唐中央政府對河隴地區(qū)的經(jīng)營[D];蘭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珠才讓;吐蕃末代贊普墀達瑪吾東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張耀;晚唐五代的河隴吐蕃[D];蘭州大學;2011年

3 張瑛;唐代吐蕃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百歲;唐蕃戰(zhàn)爭新探[D];蘭州大學;2006年

5 屈廣燕;高麗忠宣王在元朝的行跡[D];暨南大學;2006年

6 杜麗理;南詔與唐朝、吐蕃及東南亞地區(qū)關系述論[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黃思強;大唐天竺使王玄策事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白占功;佛教在吐蕃的初期傳播情況[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吉加本;試析法藏敦煌古藏文寫本《白傘蓋》殘片的版本及語法特征[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10 桑吉加措;簡述藏族古代農業(yè)文明的起源與發(fā)展[D];西藏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048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8048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4a9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