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至民國初年玉樹藏族部落的變遷及其原因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建勛;;對改進《民族學概論》教學工作的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2 歐群慧;巴戰(zhàn)龍;;經(jīng)濟文化類型理論對民族地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啟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鎮(zhèn)中學為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康玲;鄧思勝;;旅游開發(fā)與節(jié)日民俗文化變遷的互動關系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0期
4 時少華;;經(jīng)濟文化類型理論進展評析[J];北方論叢;2009年06期
5 高梅;;語言與民族認同[J];北方語言論叢;2011年00期
6 呂紅艷;;南方北方“二月二”習俗比較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4期
7 李慕楊;;鄂倫春族傳統(tǒng)文化的改變形式及其特點[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10期
8 戴嘉艷;;物我同構(gòu) 生生和諧——東北漁獵民族服飾、器具圖案的文化解讀[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3期
9 鄭君雷;;關于游牧性質(zhì)遺存的判定標準及其相關問題——以夏至戰(zhàn)國時期北方長城地帶為中心[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10 東人達;;本土化民族學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yǎng)探索[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戴光宇;;滿族文化中的環(huán)太平洋文化因素[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2 劉檑;;多民族兼容的紐帶——讀《走向和諧——岑努村人類學考察》[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啟龍;張虎生;;多元文化相融與西藏和諧社會建設——以拉薩大昭寺、關帝廟、清真寺為考察對象[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社會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趙秀蘭;;論佤族神話《司崗里》中美的原則[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方媛媛;朱映占;;基諾族的傳統(tǒng)服飾與變遷[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6 屓甯;;從《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西寧青海番夷成例”看少數(shù)民族典籍對史學專題的研究價值[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7 馬祥林;;探討儒家?guī)煹劳苿雍椭C社會建設[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寶力格;盛明光;黃金;;論草原文化[A];中國·內(nèi)蒙古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盛明光;黃金;;論草原文化的基本要素[A];中國·內(nèi)蒙古第二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朱海強;格廣民;蘇興;;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經(jīng)濟增長新引擎——草原文化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李占魁;臨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經(jīng)濟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3 丁鵬;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漢族移民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賀琳凱;新中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的互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6 程郁儒;民族文化傳媒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8 馬京;云南興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變遷[D];云南大學;2010年
9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10 范宏元;循膀胱經(jīng)背俞穴彈撥法合針灸治療寒濕阻絡型大骨節(jié)病的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倫春族文化變遷研究(1895-191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兵;南寧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性旅游開發(fā)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周艷;廣西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榮亮;大連高校外專外教的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娜;山東膠州秧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洪;論紅河和諧社會建設中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胡美術;生計轉(zhuǎn)型視角下的藍靛瑤傳統(tǒng)紡織文化變遷[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馬俊勇;廣西田林縣平山村木柄瑤銅鼓舞傳承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何志芳;土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慧君;論近代玉樹紛爭[J];青海社會科學;1997年01期
2 劉志毅;;大愛如春[J];民族音樂;2010年03期
3 楊斌;;“玉樹凌風”?[J];咬文嚼字;2010年07期
4 王晶波;論民國初年的玉樹之爭[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5 ;溫暖玉樹:中國詩人志愿團專輯[J];現(xiàn)代青年(細節(jié)版);2010年06期
6 丁玉輝;;用我們的熱血重建一個新玉樹[J];安徽文學;2010年08期
7 肖黛;;挽歌——祭奠在玉樹4·14地震中死去的藏族同胞[J];雪蓮;2010年03期
8 楊慶;;玉樹 那個孩子在哭泣[J];雪蓮;2010年03期
9 王作福;;玉樹之戀[J];雪蓮;2009年03期
10 楊麗梅;;寫給玉樹[J];今日海南;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貴華;徐錫偉;孫鑫U,
本文編號:2585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58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