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傳統(tǒng)測量方法探析
【作者單位】: 西藏大學理學院;西藏山南地區(qū)曲松中學;
【基金】: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日“藏族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分析與評價”(項目編號:08106940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8;O4-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應用光學》征稿/廣告簡則[J];應用光學;2011年04期
2 林福齡;陳體銜;;運用多種教學形式組織實驗教學[J];實驗技術與管理;1992年02期
3 李永宏;劉福生;程小理;張明建;薛學東;;在沖擊波納秒加載過程中水的結晶相變及其動力學現(xiàn)象[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1年08期
4 程小理;劉福生;李永宏;彭小娟;張明建;;沖擊加載過程中苯的液—固相轉變[J];物理學報;2011年09期
5 劉鮑;彭剛;吳寶嘉;;高壓下WSe_2的電學性質及金屬化相變[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11年05期
6 房冰冰;;能譜測量法在康普頓效應實驗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7 方之縝;伊黛文;;實驗教學改革的方向——把能力培養(yǎng)放在首位[J];實驗技術與管理;1987年03期
8 顧國慶;王開福;;物體變形測量的相移數(shù)字散斑剪切干涉術[J];激光雜志;2011年04期
9 張冬冬;王銳;蔣燁平;戚桂村;王琛;裘曉輝;;納米結構電學性質的靜電力顯微鏡研究方法[J];物理;2011年09期
10 裘新農;;分布式光纖溫壓同測現(xiàn)場試驗獲得成功[J];新疆石油科技;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新文;朱小龍;張少鋒;李斌;馮文天;許慎躍;閆順成;劉惠萍;;完全測量技術在原子、分子和光物理研究中的應用[A];第十五屆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孫宏波;熊勝明;高麗峰;;基于光腔衰蕩的反射率測量技術的研究[A];2004年光學儀器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蘊珊;徐建強;夏思淝;司書春;高成勇;;將CCD傳感器測量技術應用于本科教學畢業(yè)設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江孝國;楊禮兵;黃顯賓;李成剛;顧元朝;周榮國;歐陽凱;李軍;張思群;楊亮;周少彤;鄒杰;王雄;;Z箍縮的時間分辨測量技術[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8年版)[C];2009年
5 牟云峰;郭海萍;陳淵;;中子飛行時間測量技術[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6 錢小陵;常悅;;光偏振旋轉角的亞毫度測量技術[A];第三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7 曲興華;邾繼貴;楊學友;葉聲華;;微小幾何參數(shù)的光學衍射測量技術[A];全國光學、光電和電子類專業(yè)教學經驗交流、研討會專集[C];2002年
8 蔣勵;胡俊;劉榮;雷家榮;;14 MeV中子場注量測量技術[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9 林宏心;郭福源;梁雄;李連煌;胡林順;唐曉姍;;基于激光束受限衍射的幾何尺寸非接觸測量技術[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朱劍鈺;許甫榮;;Skyrme力中自旋軌道耦合項對奇特核基態(tài)性質的影響[A];第十三屆全國核物理大會暨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周晨;肖特在中國采用高精度光學性能測量技術[N];科技日報;2008年
2 記者 李陳續(xù) 通訊員 楊曉萍;我國單分子研究又獲重要突破[N];光明日報;2003年
3 徐晴;激光探測與測量精度堪比人工調查精度[N];中國綠色時報;2011年
4 任海軍 張小軍;揭開鐵硒超導之謎,,我國提供新工具[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拓飛;發(fā)展~(182)Hf的加速器質譜測量技術[D];蘭州大學;2008年
2 張南洋生;多譜段空間光調制三維形貌測量技術[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蔡端俊;GaN基半導體異質結構中的應力相關效應[D];廈門大學;2006年
4 徐富春;微納尺度表征的俄歇電子能譜新技術[D];廈門大學;2009年
5 梅繼丹;水聲聲圖測量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杜西亮;基于振幅分割的光偏振測量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宿太超;高性能熱電材料的高溫高壓合成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陳盛華;飛秒激光脈沖整形與測量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陳春平;開口同軸探頭同時測量復電磁參數(shù)技術理論研究與實踐[D];上海大學;2004年
10 楊俊義;基于相位物體若干光學非線性測量技術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驥;三維激光視覺測量技術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2 張東方;超短脈沖信噪比單次測量技術[D];復旦大學;2009年
3 尹清波;基于激光網格標記的視覺坐標測量技術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4年
4 吳祖斌;負色散鏡的設計、制作和飛秒激光脈沖位相測量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謝文科;氣動光學中的湍流擬序結構研究以及相關波前畸變測量技術[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6 于國梁;用小波分析方法檢測γ譜弱峰的可行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7 顏微子;雙光子自相關皮秒脈沖檢測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8 高永鋒;塵埃粒子光散射測量技術及微型光學傳感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9 王麗麗;低場脈沖NMR橫向弛豫信號解譜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6年
10 朱海軍;雙同心圓光柵二維平面位移測量術[D];四川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47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54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