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挑戰(zhàn):清末澳門軍火與華南社會動亂
[Abstract]:The western advanced guns, which entered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rough Macao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lowed more to the people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ocial unrest in modern South China. Banditry, anti-Q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 and local rebellion in South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arms smuggling in Macao. In response to social unrest in South China, the Qing government imposed a ban on arms smuggling, but encountered multiple challenges from globalization. The freedom of Macao arms trade and arms management system became one of the biggest obstacles to the arms embargo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unrest in South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Macao's arms problem presented a special form of radiation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xué)歷史系;
【基金】:澳門基金會資助 澳門科技大學(xué)主持的“澳門在全球化和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歷史地位、獨特作用與現(xiàn)實意義研究”項目的子課題[項目批準(zhǔn)號:11200-4223188]的階段性成果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中國民間武器問題研究”(05BZS03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9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建設(shè);日本大陸政策、俄國遠(yuǎn)東政策與中國東北[J];鞍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3期
2 童遠(yuǎn)忠;清末常德自開商埠述論[J];湖南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2期
3 許桂靈;司徒尚紀(jì);;粵港澳區(qū)域文化綜合體形成芻議[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4 樊樹志;“全球化”視野下的晚明[J];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1期
5 李宜霞;從明朝到民國歷代政府在澳門問題上的失誤[J];桂林市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0年03期
6 葉美蘭;略論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澳門[J];民國檔案;1999年04期
7 蘇苑;中國近代新型外交家唐紹儀[J];貴州社會科學(xué);2005年01期
8 盛菊,李令彬;從賃居到強(qiáng)占:葡萄牙入據(jù)澳門的歷史及其原因[J];淮北煤師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9年04期
9 李育民;義和團(tuán)運動對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學(xué)報;2001年06期
10 鄭德華,張小瑩;黃遵憲的僑務(wù)思想和活動(1882—1885)[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兆祥;;晚清以總理衙門為主軸的外交體制形態(tài)研究[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卜奇文;清代澳門與廣州經(jīng)濟(jì)互動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03年
2 劉利民;中國近代領(lǐng)水主權(quán)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4年
3 李德元;明清中國國內(nèi)的海洋移民[D];廈門大學(xué);2004年
4 馬永明;論外部性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以香山籍歸僑為例[D];暨南大學(xué);2004年
5 何新華;夷夏之間:對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04年
6 石元蒙;明清朝貢體制的兩種實踐(1840年前)[D];暨南大學(xué);2004年
7 聶家華;開埠與濟(jì)南早期城市現(xiàn)代化(1904—1937)[D];浙江大學(xué);2005年
8 彭劍;清季憲政大辯論[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5年
9 李琴;走私·緝私·中外貿(mào)易[D];暨南大學(xué);2005年
10 林廣志;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利峰;清后期粵澳關(guān)系研究(1839—1851)[D];暨南大學(xué);2000年
2 劉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0年
3 陳澤成;從澳門城市建筑看中西文化交融[D];廈門大學(xué);2002年
4 戴峰;晚清駐外使節(jié)與辛亥革命[D];揚州大學(xué);2003年
5 楊機(jī)像;袁世凱與中朝宗藩關(guān)系[D];吉林大學(xué);2004年
6 徐百永;阿古柏“哲德沙爾”政權(quán)體制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4年
7 唐湘雨;清末民初市場管理法制建設(sh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4年
8 江斐;清末民變與社會變遷(1902~1911年)[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5年
9 彭海雄;1894年香港鼠疫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xué);2005年
10 石紅芳;道、咸之際的清政府外交:以“亞羅”號事件為中心[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本文編號:25208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52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