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康藏研究史綜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2011年
中國康藏研究史綜論
孫遜
【摘要】:藏學,,現(xiàn)已成為國際流行的“顯學”之一,而康藏研究作為藏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近年來隨著“邊緣中心化”的潮流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在現(xiàn)今康巴學學科體系的構(gòu)建過程中,回顧作為其主要學術(shù)根基的康藏研究的發(fā)展史就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 本文希望能通過對康藏研究史的敘述,對藏學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考慮到目前藏學史研究的不足,本文似乎也可以在某種程度填補這一領域缺乏專文論述的學術(shù)空白。 本文將康藏研究史劃分為萌芽、發(fā)展、繁榮、萎縮、復蘇、新生六個時期。除前言與結(jié)論外,正文分為三章,以前述分期為線索,對自清代晚期到當代的康藏研究的成果、學者、學術(shù)組織等進行回顧和評述,具體來說,第一章敘述康藏研究的起源與萌芽;第二章敘述其發(fā)展與繁榮;第三章敘述其萎縮、復蘇與新生。 通過對康藏研究史的全面回顧和評述,本文認為康藏研究的兩大學術(shù)特色可以歸結(jié)為“多學科交叉”和“學以致用”。特別是“學以致用”的學術(shù)特色,它不是單純的將學術(shù)研究和實踐緊密結(jié)合的問題,在康藏研究甚至是整個藏學界,“學以致用”意味著所有的研究均發(fā)自于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反侵略反分裂的現(xiàn)實需要以及促進民族文化的溝通與民族關(guān)系的和諧的愿望,這一特色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康藏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通過總結(jié)和評述康藏研究史,本文認為康藏研究還存在理論建設、經(jīng)驗總結(jié)和研究深度等三個方面的短板。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當對此進行針對性的彌補和發(fā)展,才能真正使康藏研究走向新的高度。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多杰才旦;;回顧與展望我國的藏學研究[J];中國藏學;1988年01期
2 吳豐培;;《班禪額爾德尼傳》述評[J];中國藏學;1989年02期
3 桂華;中國藏學研究的歷史分期問題[J];中國藏學;1995年02期
4 羅潤蒼;抗戰(zhàn)期間四川藏學研究概述[J];中國藏學;1996年03期
5 任新建;康藏研究社介紹[J];中國藏學;1996年03期
6 姚樂野;秦慧;;民國時期期刊《康藏前鋒》的價值及文獻計量分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7 赤來道吉;藏學研究三十年[J];民族團結(jié);1995年09期
8 王啟龍,鄧小詠;中國藏學之研究及分期[J];青海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9 華銳·拉格;;陳寅恪與藏學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杜永彬;中國藏學現(xiàn)代化之路[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鴻志;辛亥革命時期英國分裂中國西藏的陰謀[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2 劉洪記,孫雨志;從報刊論文資料統(tǒng)計看中國藏學發(fā)展[J];中國藏學;2002年02期
3 李翎;;圖像與宗派:吉祥天母樣式研究[J];中國藏學;2010年02期
4 邱熠華;;民國政府任命的西藏辦事長官——以陸興祺研究為中心[J];中國藏學;2011年03期
5 王川;;民國時期戴新三著《拉薩日記》選注[J];中國藏學;2012年02期
6 楊麗蓮;;關(guān)于西藏地區(qū)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幾點探討[J];當代圖書館;2006年03期
7 杜永彬;鄧小平理論與中國藏學[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0年03期
8 旺希卓瑪;;20世紀上半期中國人類學者對藏族牧民的研究[J];中國藏學;2012年04期
9 趙利文;;近十年來西康研究綜述[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10 楊曦帆;;民族音樂學在“藏彝走廊”研究中的意義與實踐[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海龍;楊銳;;對構(gòu)建中國自然文化遺產(chǎn)地整合保護空間網(wǎng)絡的思考[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8年
2 謝敏;;《康藏研究月刊》述略[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3 劉海龍;楊銳;;對構(gòu)建中國自然文化遺產(chǎn)地整合保護空間網(wǎng)絡的思考[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4分會場——風景園林與城市生態(tài)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玉新;界域變動與地方社會[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伊利貴;民國時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認訴求[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余錦龍;中印關(guān)系中的西藏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徐振燕;任乃強的西南圖景[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王蓓;《格薩爾王傳》與多康地區(qū)藏族族群認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王小彬;中國共產(chǎn)黨西藏政策的歷史考察[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7 高澤禎;道次第蠡測[D];四川大學;2005年
8 張保見;民國時期青藏高原經(jīng)濟地理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9 陳葦;甘青地區(qū)與西南山地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及互動關(guān)系[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王肖宇;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京沈清文化遺產(chǎn)廊道構(gòu)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娜;清末民初十三世達賴喇嘛兩次出走述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韓爽;藏彝走廊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1年
3 康雨晴;唐代青海畜牧業(yè)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4 王雨巧;任乃強(1894-1989)學術(shù)及其治學特點之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文莉;中央治藏基本財政政策及實施效應分析[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2年
6 何潔;漢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蕾;明中央對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區(qū)的治理[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9 曹春梅;民國時期國人對西康的社會考察及其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06年
10 邱霞;川西藏牧民村落社區(qū)的建構(gòu)[D];四川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多杰才旦;;回顧與展望我國的藏學研究[J];中國藏學;1988年01期
2 桂華;中國藏學研究的歷史分期問題[J];中國藏學;1995年02期
3 杜永彬;西藏研究四十年的社會影響[J];民族研究;1991年05期
4 王啟龍;萌芽時期的中國藏學研究[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高清海;時代需要我們?nèi)?chuàng)新學科體系[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5年06期
6 杜永彬;中國藏學現(xiàn)代化之路[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年04期
7 多杰才旦;西藏學研究芻議[J];西藏研究;1981年00期
8 陶長松;略論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演變[J];西藏研究;1998年01期
9 王啟龍,鄧小詠;二十世紀上半葉藏區(qū)地理研究述評[J];西藏研究;2001年02期
10 杜永彬;西方人眼中的西藏(之一)[J];中國西藏(中文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輔仁;劉茂才;多杰才旦;陰法唐;任繼愈;楊公素;張聲作;楊嶺多杰;蘇晉仁;季羨林;柳升祺;熱地;;新年筆談藏學[J];中國藏學;1991年01期
2 馨庵;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在京隆重舉行[J];中國藏學;1996年03期
3 ;第二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評獎通知[J];中國藏學;2009年03期
4 孔繁秀;張若蓉;;《中國藏學》文獻計量分析研究[J];中國藏學;2009年01期
5 多杰才旦;;回顧與展望我國的藏學研究[J];中國藏學;1988年01期
6 桂華;中國藏學研究的歷史分期問題[J];中國藏學;1995年02期
7 強俄巴·次央;巴桑旺堆;許廣智;克珠群佩;陳立明;喜饒尼瑪;周潤年;張曉明;江嘎;楊恩洪;扎洛;王仁湘;周偉洲;任新建;霍巍;萬果;蒲文成;何峰;桑杰;角巴東主;洲塔;道吉任欽;華侃;王曉松;;國內(nèi)藏學界寄語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J];中國藏學;2006年02期
8 ;1998年全國藏學研究論文資料要目索引(上)[J];中國藏學;1999年01期
9 索珍;;珠穆朗瑪?shù)娘L光——記第二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J];中國西藏(中文版);2010年04期
10 毛輝成;一個藏族學者的追求與夢想——記甘肅省藏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博士后丹曲[J];中國西藏(中文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敏;;《康藏研究月刊》述略[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2 薛立紅;徐金聲;李建章;邢韶聰;;藏學研究中心留學生樓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扁梁夾心樓板設計[A];第六屆后張預應力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3 陸慶夫;陸離;;試論吐蕃統(tǒng)治郭煌的基層組織[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李若晴;;嶺南佛教社會變革中的寺院書畫收藏——書畫研究史上的一個新視角[A];“特殊與一般——美術(shù)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shù)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佟德富;;融十明精粹于一爐的藏文化巨著——熱烈歡呼《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出版[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6 韓暉;;賦學研究的重要突破——讀蹤凡新著《漢賦研究史論》[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四輯)[C];2008年
7 于洪志;;藏漢雙語計算機應用技術(shù)研究與開發(fā)[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8 李思忠;;銀漢魚類研究史、分類地位及特征的探討[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9 羅秉芬;;試論敦煌本古藏醫(yī)文獻研究的重要性[A];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首屆研討會論文匯編[C];1996年
10 劉天振;;20世紀以來《水滸傳》人物綽號研究述略[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柳霞;[N];光明日報;2011年
2 記者 王蒲 云旦;[N];西藏日報(漢);2011年
3 記者 吳小軍;[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4 記者 陳林;[N];西藏日報(漢);2011年
5 記者 殷泓;[N];光明日報;2009年
6 ;[N];光明日報;2010年
7 ;[N];光明日報;2006年
8 記者 曉勇;[N];西藏日報;2010年
9 人民日報記者 潘躍;[N];西藏日報;2004年
10 記者 王海磬;[N];光明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梅;俄羅斯對藏文史籍的翻譯及其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馬蓮;《揚雄集》詞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鄭永曉;江西詩派研究史[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江枰;明代蘇文研究史稿[D];復旦大學;2005年
5 王彩琴;掦雄《方言》用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明輝;陶淵明研究史論略[D];河北大學;2003年
7 韓偉表;中國近代小說研究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吳鈺;現(xiàn)代日語終助詞的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任小波;吐蕃盟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遜;中國康藏研究史綜論[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
2 王建海;論東嘎·洛桑赤列教授對藏學研究的貢獻[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鄒敏;鞏固主權(quán)的努力與斗爭[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發(fā)賢;1934-1940年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guān)系研究[D];西藏民族學院;2010年
5 張佳;《風俗通義》反義詞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祝少帥;駐藏大臣升泰與西藏第一次抗英戰(zhàn)爭[D];西藏大學;2010年
7 徐美珍;《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研究史論[D];山東大學;2007年
8 楊青林;華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考述[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9 李春燕;從清季涉藏英人看英國對藏政策的演變[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拉巴倉決;淺談大譯師仁欽桑布對西藏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功績[D];西藏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康藏研究史綜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2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4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