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民國時期旅外徽州人所辦刊物與改造徽州社會的輿論動員

發(fā)布時間:2018-08-20 19:47
【摘要】:明清以來的徽州是一個高移民社會,以徽商為主體的旅外徽州人與故鄉(xiāng)始終保持著良性互動的關系。民國時期,旅外徽州人面對家鄉(xiāng)社會的衰落,產(chǎn)生了強烈的焦慮感和使命感,他們通過組織同鄉(xiāng)團體,創(chuàng)辦刊物,發(fā)表各種改良言論,為革新徽州面貌進行輿論動員。這些刊物以建設新徽州為使命,高度關注徽州的教育和煙賭等社會問題。雖然在現(xiàn)實條件的制約下,旅外徽州人的很多改良建議流于形式,但是對徽州新思想文化的孕育與傳播仍然起到了一定作用。某種程度上,旅外徽州人在用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表達對鄉(xiāng)土的敬意。
[Abstract]:Huizhou is a high immigrant society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eople in Huizhou had a strong sense of anxiety and mission in the face of the decline of their hometown society. These publications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uizhou as their mission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education and smoking gambling in Huizhou.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the realistic conditions, many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uizhou people outside the Huizhou are mere formality, but they still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breeding and spreading of the new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Huizhou. To some extent, people in Huizhou are expressing their respect for the countryside with a critical attitude.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1czs049) 安徽省高校省級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2011SQRW011ZD) 安徽省社科聯(lián)資助課題(A2011052)
【分類號】:G239.29;K29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坡;;民國時期旅外徽州人所辦刊物與改造徽州社會的輿論動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董慧琴;;徽州會社興起的原因[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年02期

3 錢梅;論明清徽州商人婦對徽商的作用[J];文化時空;2003年11期

4 汪雷;;徽商衰亡主因探析[J];安徽史學;2007年03期

5 丁塵馨;牌坊、徽商和他們的女人[J];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37期

6 王振忠;;別開生面的徽州宗族研究——評唐力行先生的《徽州宗族社會》[J];史林;2007年01期

7 史五一;;試析明清徽州會社的興盛及其原因[J];中國地方志;2008年12期

8 張萍;明清徽州文書中所見的招贅與過繼[J];安徽史學;2005年06期

9 劉伯山;;論徽州傳統(tǒng)社會的近代化[J];學術(shù)界;2006年06期

10 郭云鳳;;明清徽州村落教化的形式及特點[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與明清徽州的和諧社會[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彭家國;;徽州村志的研究價值——讀績溪新編村志有感[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周禮;范成梅;;徽商與江南士人社會交往研究[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徐學林;;強烈呼吁要對徽學進行深入地研究[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曉光;;試論徽州傳統(tǒng)學術(shù)文化的區(qū)域表征[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俞乃華;;清代至民國時期徽州社會的贍養(yǎng)方式——以徽州“分家書”為中心[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杜誠;;復刊詞[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葉學哲;李國寶;;淺談徽州與水文化[A];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9 薛正昌;;歷史與現(xiàn)實:變遷中的回商文化[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10 范沛濰;;明清時期開封的交通[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賀為才;從徽商盛衰談科學發(fā)展觀[N];安徽日報;2004年

2 盧燕平;徽商和徽居[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汪博天 侯麗華;徽商:未及清理的遺產(chǎn)[N];深圳商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吳文尚;儒商夢絕:徽商潮落潮起[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4年

5 李嶷;徽商的盛衰[N];安徽經(jīng)濟報;2004年

6 葛劍雄;徽商與長三角[N];安徽經(jīng)濟報;2004年

7 方念裕;舊中國 徽商CEO[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8 記者 孟黎;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N];金融時報;2009年

9 劉伯山;從合同書看徽商經(jīng)營的特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10 翟屯建;徽商[N];黃山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2 陶明選;明清以來徽州民間信仰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何建木;商人、商業(yè)與區(qū)域社會變遷[D];復旦大學;2006年

4 鄒怡;明清以來徽州茶業(yè)及相關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梁芬;《歙事閑譚》的史學價值[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碩文;明清徽州方志序例整理與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3 梅立喬;明清徽州城鎮(zhèn)初探[D];安徽大學;2003年

4 蘇婷;徽州地區(qū)汪華信仰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5 王良;明清徽州譜牒編纂的宗旨、原則和方法[D];安徽大學;2011年

6 劉芳正;民國時期上;罩莶枭膛c社會變遷[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曉鋒;明清時期徽州宗族的權(quán)力支配及其在徽州村治中的作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8 謝冬霜;明清時期徽州宗族管理者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9 李慧;績溪東關馮氏宗族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1947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1947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5b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