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傳統(tǒng)體育傳播民俗分析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Tibet refer to the customary natur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folklore "in the form of oral, customary and material forms, and in the form of folk inheritance." ".1 examine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Tibet.
【作者單位】: 西藏民族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K892.3;G81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明;西藏的民族節(jié)日與傳統(tǒng)體育文化[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黃鵬;凌春輝;;壯族提線木偶戲的民俗特征[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5期
2 繆菁;淺論從禮儀的角度認識民俗的社會功能[J];蘭州學刊;2005年05期
3 李新然,楊萍;重視農(nóng)業(yè)科技推廣中的民俗因素研究[J];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05年06期
4 卓瑪;;青海民族民間舞蹈的審美蘊涵[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羅承松;拉祜族習慣法及其變遷[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6 杜國生;河北定州大秧歌文化剖析[J];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7 張慧;王策;;旅游開發(fā)中的民族文化滲透——以天山天池哈薩克民族文化鄉(xiāng)規(guī)劃實踐為例[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涂傳飛;余萬予;鈔群英;;對民俗體育特征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任方冰;;河南省豫北喪葬儀式用樂考察報告[A];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倪依克;論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毛巧暉;涵化與歸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錦春;儀式、象征與秩序[D];南開大學;2005年
4 孫紅俠;二人轉(zhuǎn)戲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5 徐朝旭;中國古代科技倫理的起源與形成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6 于建剛;中國京劇習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7 楊江濤;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美學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繆自鋒;裕固族文化儀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莊萱;京派女作家小說藝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蔚;傳統(tǒng)民間游戲開發(fā)利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彭嬋;新時期大眾傳媒對利川市土家族婚喪民俗文化變遷的影響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5 王洪濤;引入民俗學的城市舊區(qū)改造與更新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6 魯芊;民俗文化產(chǎn)品開發(fā)與營銷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7 許慧宏;論民俗文化的產(chǎn)業(yè)開發(fā)[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6年
8 崔建勛;河北省藁城市耿村民間文學旅游開發(fā)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宋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與山東節(jié)慶旅游資源開發(fā)[D];山東大學;2006年
10 楊兵;多維視野下的地域建筑延續(x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書;;重視北京民俗歷史研究豐富世界城市文化內(nèi)涵[A];史苑擷萃:紀念北京史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胡子龍;金沙江谷民族傳統(tǒng)體育——甩磨秋和高蹺會[N];中國民族報;2002年
,本文編號:21302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13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