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當代蒗蕖摩梭人喪葬儀式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8-06-18 01:14

  本文選題:蒗蕖 + 摩梭人; 參考:《宗教學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本文根據實地田野觀察訪談的資料,記錄云南寧蒗縣中南部地區(qū)摩梭人的喪葬儀式,從宗教人類學的角度闡釋摩梭人喪葬儀式及其蘊涵的文化價值。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field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records the funeral ceremony of Mosuo people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 of Ningl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nd explains the funeral ceremony of Mosuo people and its cultural value from the angle of religious anthropology.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云南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國普米族宗教研究”(項目編號:09XZJ01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92.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志華;鄭禎誠;;巴蜀時期古愱國源流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吳樹勤;;禮學視野中的天人統(tǒng)一論——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實質[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2期

3 程文徽;;漢中羌族文化——儺文化及其現(xiàn)狀與保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4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5 劉行芳;;應該賦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權[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6 潘定武;;文翁二題[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郭慧峰;;對農民工權益救護的立法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0期

8 梁艷萍;;“詩圣”杜甫與諸葛亮的失意情緣[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9 凌斌;;現(xiàn)代性危機與政治實踐:托克維爾的歷史救贖[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10 于明;;法律規(guī)則、社會規(guī)范與轉型社會中的司法——《叔向使詒子產書》的法理學解讀[J];北大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偉;;以涂爾干集體意識的觀點淺析當前社會秩序的維持[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于景輝;;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整合機制創(chuàng)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劉旭;;社會穩(wěn)定若干基本理論問題探討[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賈玉嬌;;社會建設:雙向運動中的中國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岳天明;郝世亮;;現(xiàn)代化進程中少數(shù)民族婦女社會化研究及其意義——以新疆游牧少數(shù)民族婦女為例[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陳華;;集體認同的變遷與重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組織基礎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張揚金;;交匯口處的權力異化與矯正——城市化進程中過渡型社區(qū)區(qū)務人員腐敗透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吳琳;;網絡政治學視域下虛擬社會管理實踐機制探索[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楊明;張偉;;也談社會公共倫理——基于個體社會角色的一種思考[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志松;清“冒破物料”律與工程管理制度[D];南開大學;2010年

7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陳小鼎;結構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評估及其發(fā)展[D];南開大學;2010年

9 宮芳;先秦齊國的國家管理思想與實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丁玉海;法經濟學理性主義的邏輯與歷史分析及其啟發(fā)[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少波;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專業(yè)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謝維杰;我國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路徑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周嘉楠;職業(yè)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趙俊杰;論我國死刑廢除中的民意引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王經芹;中西義利觀及其對外交政策影響的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肖新宇;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田豐;默頓社會失范理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永康;戴文翰;;深山里的摩梭人[J];中國民族;1981年04期

2 李平;寧蒗彝族和摩梭人人口發(fā)展問題比較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1989年03期

3 翟玉龍;阿夏奇葩緣何綻放至今[J];社會福利;1999年05期

4 張昆華;瀘沽湖畔摩梭人(上)[J];海內與海外;2001年05期

5 羅明軍,蔡葵;瀘沽湖摩梭人的傳統(tǒng)教育[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6 陳新欣;瀘沽湖邊“君子國”[J];今日中國(中文版);1998年06期

7 宋全學;;瀘沽湖邊神秘的摩梭人[J];今日湖北;1999年10期

8 李明貴;;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幾件摩梭達巴法器[J];收藏界;2008年05期

9 陳斌;旅游發(fā)展對摩梭人家庭性別角色的影響[J];民族藝術研究;2004年01期

10 陳剛;;瀘沽湖畔摩梭人(上)[J];致富之友;2005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曉紅;;論鄉(xiāng)規(guī)民約環(huán)境保護規(guī)范的社會控制——以四川瀘沽湖摩梭人鄉(xiāng)規(guī)民約為例[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2 董敬畏;;喪葬儀式與村落共意——以陜西關中S村為例[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陳柳;;摩梭大家庭:一個和諧的社會運作機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4 張巖;;文化的憂郁——以南溪村寨喪葬禮儀的變遷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5 蘭玲;;摩梭傳統(tǒng)聚落研究初探[A];首屆中國民族聚居區(qū)建筑文化遺產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曹和平;張博;周建波;張志祥;;不同文明間經濟動力學機制共源性因子管理初探——復活節(jié)島和摩梭人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比較研究[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增長:機遇、挑戰(zhàn)和方向”經濟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關華山;;摩梭家屋意義追索[A];第十五屆中國民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邢耀勻;夏鑄九;戴儉;惠曉曦;傅岳峰;;瀘沽湖摩梭母系家屋聚落的保存與旅游開發(fā)[A];第十五屆中國民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董仁才;余麗軍;鄧紅兵;趙景柱;;瀘沽湖流域生物多樣性特點與保護對策分析[A];第五屆中國青年生態(tài)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馬青宇;柏云松;;滇西北高原摩梭人住居的建筑形態(tài)和居住文化[A];第十五屆中國民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華社記者 李舒;摩梭人還在“走婚”,姑娘的花樓依然神秘[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2 楊躍萍 陳明昆;摩梭人:行走于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N];中國民族報;2003年

3 姚玉珊;溪娜和她的摩梭人夢想[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4 朱勇鋼;解開瀘沽湖摩梭人“自然節(jié)育”之謎[N];四川日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馬黑爾哈 冷文浩;摩梭人最原汁原味的盛大節(jié)日—轉山節(jié)[N];涼山日報(漢);2005年

6 張成倫;走進人類母系氏族社會的最后領地[N];友報;2007年

7 朱勇鋼;寧靜的草海騷動中的困惑[N];涼山日報(漢);2005年

8 楚雄州大姚師范學校 錢文卿;“女兒國”一道美麗的風景[N];云南經濟日報;2001年

9 羅 丹;摩梭:奇特浪漫的“走婚族”[N];西部時報;2006年

10 楊福泉;以更廣闊的視野研究摩梭(納)文化[N];中國民族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瑞娟;摩梭母系文化詞群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2 陸棟梁;湘桂走廊喪葬儀式音樂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鵬;瀘沽湖畔走婚文化的當代抉擇[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齊柏平;鄂西土家族喪葬儀式音樂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5 吳曉蓉;儀式中的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林林;為誰而歌[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7 黃龍光;民間儀式、藝術展演與民俗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鄧章應;西南少數(shù)民族原始文字的產生與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郭鳳鳴;云南貢山丙中洛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廖松清;宗族認同下的吹打樂[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敏;摩梭人喪葬儀式音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2 魏琳;從喪葬儀式看村落文化的涵化[D];云南大學;2010年

3 李蕾;從丹東地區(qū)喪葬儀式看中國傳統(tǒng)喪孝的傳承與轉換[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楊秋有;歸僑喪葬儀式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5 貢布草;江車村喪葬儀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姜潔;揚州地區(qū)喪葬儀式音樂調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7 潘云峰;壯族喪葬文化與喪葬儀式及其社會結構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趙瑜璋;喪葬儀式中生者與死者的互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9 張曉鑫;云南省寧蒗縣新營盤鄉(xiāng)牛窩子村普米族喪葬儀式音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10 常小美;后常莊的鄰里互助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333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0333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96e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