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清初耶穌會士筆下的東方帝都——以《中國新志》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18-05-15 00:01

  本文選題:耶穌會士 + 安文思 ; 參考:《貴州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摘要】:明末清初來華的葡萄牙籍耶穌會士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es,1609-1677)的代表作《中國新志》(Nouvelle Relation de la Chine)是西方早期漢學名著,其重要特點是對當時的北京城進行了非常詳實的介紹和描述!吨袊轮尽匪峁┑囊暯,多有中國史料不具備的內容和角度,頗有特色,不僅留下了當時西方人觀察北京的親歷經驗,成為當時世界了解北京的第一手珍貴材料,而且為考察明末清初的北京形象提供了在中文文獻中不易見到的另一面,是研究北京史和北京地方志以及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歷史文獻。
[Abstract]:Nouvelle Relation de la Chine),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Portuguese Jesuit, Gabriel de Magalhfes (1609-1677), who came to China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is a masterpiece of early Western Sinology. Its important feature is that it gave a very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Beijing city at that time. Most of the perspectives provided by the New Records of China have the contents and angles that Chi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do not possess, and they are quite distinctive. It not only left behi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Westerners observing Beijing at that time, and became the world's first precious material to understand Beijing at that time, but also provided another aspect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that was not easy to see for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Beijing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It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Beijing, the local chronicles of Beijing and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作者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
【分類號】:K29;K24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亞軒;;明清之際西方文獻中的中國葡萄業(y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7期

2 湯開建;陳青松;;明清之際天主教的傳播與西洋宗教畫的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梅曉娟;周曉光;;利瑪竇傳播西學的文化適應策略——以《坤輿萬國全圖》為中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梅曉娟;周曉光;;明清之際在華耶穌會士地理學漢文西書的天主教化傾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歡理論觀照中國古典喜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6 王志平;;利瑪竇兩次易服及其內在的文化意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賈慶軍;;明清之際傳教士東來之歷史背景[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高壽仙;;“行業(yè)組織”抑或“服役名冊”?——宋代“團行”和明代“鋪行”的性質與功能[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9 葛桂錄;;另一種聲音:維柯、巴雷蒂對“中國神話”的解構[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10 鄭軍;明清鼎革與中國古代科學近代化進程的中斷[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高曉芳;;指稱外語的詞語演變及其原因[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文德;;明與西域的玉石貿易[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3 金國平;吳志良;;從自鳴鐘探討利瑪竇居留北京的內幕[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4 羅;;;中國民族主義思想研究簡論[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5 馬自毅;;簡論近代中國主權意識的萌生和發(fā)展[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6 宋芝業(yè);;關于徐光啟、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的若干問題[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7 楊奕望;吳鴻洲;;“利瑪竇規(guī)矩”與中醫(yī)藥交流[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分會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8 郜冬萍;;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以開封猶太人后裔為例[A];族群遷徙與文化認同——人類學高級論壇2011卷[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曹天成;郎世寧在華境遇及其所畫瘦馬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4 陳勇軍;嚴復的制度與國民性互動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孫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地方黨政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李競艷;晚明士人群體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劉泓呈;中國法:走在想象與真實之間[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崔華杰;傳教士學者與中國歷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10 房正;中國工程師學會研究(1912-1950)[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瑩;民國江西茶葉地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春紅;區(qū)位與興衰:以臨清關為中心的個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段曉軍;中國兒童鋼琴啟蒙教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勇波;明清時期“喜相逢”紋樣藝術符號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顏培;跨文化書寫[D];江南大學;2010年

6 管亞男;《律呂正義.續(xù)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閻銘;明清士大夫與耶穌會士譯著[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何長江;中國當代室內設計中對傳統(tǒng)空間倫理的繼承[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9 劉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昭瑞;;上川島方濟各·沙勿略墓園散記[J];尋根;2006年06期

2 梁洪生;明清在華耶穌會士面向西方描述的江西[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杰;舊京奇事錄[J];旅游;1994年08期

4 王雪;;明末清初陜西的天主教[J];唐都學刊;2007年01期

5 尹鈞科;;從漕運與北京的關系看淮安城的歷史地位[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史小妹;趙靚;史曉成;;東交民巷的歷史沿革及其對近代北京的影響[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田田;馬也;;北京,英雄不問出處[J];東方養(yǎng)生;2010年03期

8 劉濤;從一張地圖看北京城的變遷[J];工會博覽;2001年16期

9 聞言;;北京城與洪水[J];北京紀事;1998年12期

10 劉樹芳;北京城的沿革與水(明代)[J];北京水利;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穌會士在徐州傳教過程初探[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2 史建;;北京城始建時間研討會[A];中國古都研究(第八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0年

3 黃慶華;;“助剿海盜得賜澳門”之說探源——兼述葡萄牙人謀求澳門主權[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4 曹子西;;北京歷史演變的軌跡和特征[A];紀念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建立十周年歷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論文集[C];1988年

5 俞秋秋;;高僧智光與北京的幾所寺廟[A];紀念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建立十周年歷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論文集[C];1988年

6 宗泉超;;歷史上的東安市場[A];紀念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建立十周年歷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論文集[C];1988年

7 李江浙;;北京歷史作用的初步研究[A];北京歷史與現實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9年

8 尹鈞科;;認識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特點必須把握住四個基本點[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三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1995年

9 秦國經;;乾隆皇帝與北京城[A];北京古都風貌與時代氣息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賈建飛;;論19世紀西方的新疆研究之興起[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段柄仁;《北京城墻存廢記》與編著者王國華同志[N];北京日報;2007年

2 劉嚴;北京城改 要新貌還要舊顏[N];中國建設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屈建軍;正陽門大修依托檔案再現原貌[N];中國檔案報;2005年

4 祁建;回溯民初前門城樓改造[N];北京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古塘;趙洛:北京城的守望者[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6 北京市文物局 孫玲;北京文物與人文奧運[N];中國文物報;2005年

7 劉揚;百姓最多建議加大違規(guī)處罰[N];北京日報;2004年

8 寧欣;中國古代的城市與城墻[N];光明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袁仁標;作為一種文化遺存的北京[N];中國建設報;2004年

10 ;如果北京沒有“四合院”[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朝暉;明清以來景德鎮(zhèn)的瓷業(yè)與社會控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關俊雄;耶穌會東亞系統(tǒng)中澳門圣保祿教堂的建立[D];南京大學;2011年

2 周小燕;上海徐家匯教堂區(qū)研究(1608-1949)[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冒亞軍;明清之間耶穌會與中國政權及澳門關系研究(1557-1722)[D];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07年

4 盧金玲;明清之際澳門華人天主教徒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5 穆紅麗;大柵欄與京劇起源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孫莉莉;論明清以來北京江西會館的發(fā)展與管理[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8900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8900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f2a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