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歷史與澳門的歷史書寫——兼論澳門史著的“文化使命”及其他
本文選題:澳門歷史 + 歷史書寫 ; 參考:《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摘要】:澳門的歷史著作應規(guī)避意識形態(tài)教條下的事件化、政治化編寫模式,應從澳門歷史的發(fā)展細節(jié)與文化的現場著手,通過對澳門歷史文化中精神因素的發(fā)現,還澳門歷史研究以生命氣息和邊緣文化活力。澳門歷史編寫模式和理念的更新,是研究者與澳門歷史文化對話的必然結果。
[Abstract]:Macao's historical works should avoid the event under ideological dogma, politicize the writing mode, st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details of Macao history and the scene of culture, through the discovery of spiritual factors in Macao's history and culture. Macao history research with the breath of life and marginal cultural vitality. The renewal of Macao's historical writing model and concep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researchers and Macao's history and culture.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俗文化研究中心;澳門大學中文系;
【基金】:澳門基金會重大項目[MYRG196(Y2-L4)-FSH11-YY]
【分類號】:K296.59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宋軍令;明清時期美洲農作物在中國的傳種及其影響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琦;民國時期中醫(yī)救亡斗爭與日本明治時期漢方醫(yī)學救亡斗爭的比較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2 吳玉嫻;從明清文獻看外來植物的引進與傳播[D];暨南大學;2007年
3 夏奇艷;試論中醫(yī)藥的起源[D];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剛;;清人筆下的澳門風俗[J];江蘇政協(xié);2000年01期
2 湯開建;;“澳門學”芻議[J];特區(qū)與港澳經濟;1995年02期
3 林遠輝;一部最具份量的澳門史專著——讀黃啟臣教授的《澳門歷史(自遠古——1840年)》[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4 李燕;司徒尚紀;;讀《澳門通史》[J];當代港澳;1999年02期
5 黃啟臣;;歷史是一面鏡子——談深入研究澳門歷史問題[J];當代港澳;1994年02期
6 ;澳門歷史(1840—1949) 澳門四百年叢書[J];博覽群書;1999年07期
7 吳志良;澳門歷史研究述評——兼談中國與西方的觀點和方法之溝通[J];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01期
8 楊仁飛;;關于澳門歷史上“守澳官”和“海道副使”等問題的思考[J];當代港澳;1997年02期
9 靳道興;;明清澳門天主教堂建筑與澳門城市發(fā)展[J];蘭臺世界;2011年13期
10 黃啟臣;澳門歷史研究芻議[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曾坤;保護推廣獨一無二的瑰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2 于景琪;澳門歷史城區(qū)掠影[N];中國檔案報;2005年
3 記者 曾坤;“澳門歷史城區(q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N];人民日報;2005年
4 記者 劉瓊;澳門歷史城區(qū)等獲頒世界文化遺產證書[N];人民日報;2005年
5 封小云;澳門申遺成功的思考[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聶傳清;“龍須廟”的鐘聲為誰而鳴?[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7 亞明;申遺成功,,澳門發(fā)展的新契機[N];人民日報;2005年
8 盛蔚蔚;慶澳門申遺成功更站眼長遠保護[N];中國文物報;2005年
9 記者李鯤;澳門保護城市遺產提升文化形象[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10 本報記者 王洋;開平碉樓:加入“世遺”預備隊[N];中國旅游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廷茂;16—18世紀中期澳門海上貿易研究[D];暨南大學;1997年
2 劉冉冉;1651-1849年清朝政府對澳門的管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菲菲;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中葉澳門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異性[D];南昌大學;2008年
2 何順標;晚清澳門華人入葡籍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3 湯后虎;明清時期英國人在澳門的活動(1635—1840)[D];暨南大學;2006年
4 陳子建;葡萄牙人入居澳門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王珊珊;近代澳門與苦力貿易[D];鄭州大學;2006年
6 馬根偉;明清時期澳門慈善機構研究(1569-1911)[D];暨南大學;2006年
7 李楚翎;澳門的文化角色[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8 樊燕玲;澳門青洲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9 弭友海;清朝順康雍時期對澳門的政策與管理[D];山東大學;2005年
10 林發(fā)欽;明季澳門與荷蘭關系研究:1601-1644[D];暨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833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83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