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清代的道志
本文選題:清代 + 道志。 參考:《中國地方志》2011年07期
【摘要】:清代方志修纂之風很盛,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地方志的纂修。在現(xiàn)存方志中,以道為單位主持修纂的道志很少見。道志在內(nèi)容上與其他方志并無大的不同,但相較于省、府、州、縣等志,人們對道志相對陌生。清代的道志數(shù)量并不多,文章主要列舉了四種:乾隆《湖北下荊南道志》、光緒《歸綏道志》、光緒《新疆四道志》和《朔方道志》。道志雖少,但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學界應加以重視,以便更好地利用道志。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was very popular, from the central to the local peopl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Among the existing local chronicles, the compilation of Taoist chronicles with Tao as the unit is rare. The content of Dao Zhi is not different from other local chronicles, but compared with provincial, government, state, county and so on, people are relatively unfamiliar to Dao Zhi. There were not many Taoist records in Qing Dynasty. The paper mainly listed four kinds: Qianlong < Hubei Xiawingnan Dao Zhi >, Guang Xu < Gui Sui Dao Zhi, Guang Xu < Xinjiang Sidao Records > and Shuo Fang Dao Zhi. Although Taoism is few, it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so schola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it.
【作者單位】: 天津市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分類號】:K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軼群;;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J];蘭州學刊;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保林;;瑯邪的歷史變遷[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顏杰坤;;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演變的規(guī)律試探[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0年02期
3 馮洋;;西漢地方長官地域回避制度——以郡守(國相)、縣令(長)為中心[J];研究生法學;2011年02期
4 王珂;;當代中國專區(qū)制度研究綜述[J];黨政干部學刊;2012年05期
5 鄭維寬;;論明清時期廣西的歷史進程與政區(qū)響應——以“道”的演變?yōu)橹行腫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gòu)設(shè)置問題蠡測[J];古代文明;2012年04期
7 左平;;清代州縣佐貳雜職官員研究述論[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8 邢永民;劉燕;;試論《中國歷史地理》地方課程的開發(f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1期
9 賀科偉;;兩漢荊州官吏與地方社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孫超;;以東晉僑置郡縣的設(shè)置簡論北方士族的消長[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趙聚軍;中國行政區(qū)劃改革的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姚曉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楊馥源;政府間關(guān)系與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王珂;當代中國專區(qū)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周仁標;省管縣改革的動因、困境與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程森;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qū)地域互動關(guān)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榮洲;7-9世紀中外司法制度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馮玉新;界域變動與地方社會[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魏俊杰;十六國疆域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克標;西漢游俠與鄉(xiāng)里秩序[D];湘潭大學;2010年
3 王成勝;試析西漢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虎;省直管縣模式下構(gòu)建縣級服務(wù)型政府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5 黃苑野;戰(zhàn)國秦漢上郡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熊賢品;《包山楚簡》所見戰(zhàn)國晚期楚國社會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王亞鵬;地方政府層級改革中的省管縣實現(xiàn)路徑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徐帥;西漢王國的傅、相制度[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姚帥;宋代鄉(xiāng)村社會空間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屈會濤;論三晉制度對秦國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希隆;《烏魯木齊政略》的幾個問題[J];西域研究;1996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林涓;清代行政區(qū)劃變遷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廷銀;;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義及史料價值[J];文獻;2003年04期
2 馬大正;;新疆地方志與新疆鄉(xiāng)土志稿[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89年06期
3 王士鳴;;鹽城地方志概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4 邵長興;;2005年中國地方志十件大事[J];中國地方志;2006年05期
5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2010年工作要點[J];中國地方志;2010年05期
6 楊揚;;《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問世[J];文獻;1989年01期
7 ;2006年《中國地方志》選題參考[J];中國地方志;2006年01期
8 南昌龍,顧銘學;羅禪征伐研究及其有關(guān)史料[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6期
9 黃愷新;楊大德;;續(xù)志修編傳承貴州文化[J];當代貴州;2006年17期
10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2011年工作要點[J];中國地方志;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樊寶敏;李智勇;;清代前期林業(yè)思想初探[A];中國生物學史暨農(nóng)學史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丁小梅;;略述地方志的收集[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3 林仁川;;清代前期臺灣海峽兩岸的交通與物流[A];海峽兩岸五緣論——海峽兩岸五緣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成權(quán);;從清代前期學術(shù)流變看桐城派與“漢學”關(guān)系——“桐城派與漢宋學之爭”札記之二[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熊美琴;;《測繪成果目錄》的編纂[A];華東地區(qū)第九次測繪學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蔡家藝;;清代前期準噶爾與內(nèi)地的貿(mào)易關(guān)系[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C];1983年
7 喬福錦;;“道德的弘揚”與歷史的反動——簡論清代前期文化對明中后期文化的“揚棄”[A];歷史與現(xiàn)實論稿[C];1991年
8 李穎;;《船工紀事》及其史料價值[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9 蒲霞;;論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墾殖活動及其影響[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劉坤坤;曾東京;;從《漢語熟語英譯詞典》看漢英熟語詞典的編纂[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楊;搶救民間家書項目推出第三本“家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周家望;熱血飼刀拚自由 ——讀《交道口·24號》[N];北京日報;2009年
3 汪金龍;歷史的真實永在你眼前[N];中國商報;2003年
4 記者 馬達;民國第一畫報《良友》華麗重現(xiàn)書博會[N];中華新聞報;2008年
5 侯真平 (廈門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王曉君(商報記者);《中國稀見史料》編輯出版之意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6 王春瑜;稀見書:踏破鐵鞋覓珍珠[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侯旭東;“史書”出,“史料”亡[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記者 婁媛媛 通訊員 陳偉冰;專家評議《湛江市赤坎區(qū)志》[N];湛江日報;2010年
9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許嘉璐;中國應有一支穩(wěn)定的字詞典編纂隊伍[N];人民代表報;2001年
10 楊學奎;20年癡心收藏地方志[N];山西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暉;西學東漸與清代前期數(shù)學[D];浙江大學;2005年
2 盛莉;《太平廣記》仙類小說類目及其編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睿;清代詞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石彥君;清代林業(yè)科學技術(shù)研究(1644—1911)[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尹全海;清代渡海巡臺制度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二峰;清代河南地方司法實踐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7 張文亞;清代伊犁社會經(jīng)濟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廖聲豐;清代常關(guān)與區(qū)域經(jīng)濟[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陶紹清;《唐摭言》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景新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宋代雜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滋潤;清代前期湖南商業(y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玲;清代前期河南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利森;清代前期鄂爾多斯、歸綏農(nóng)牧交錯區(qū)經(jīng)濟社會變遷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4 范艷君;《崇文總目》與學術(shù)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劉蓉;論《穆天子傳》的史料價值[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韓慧玲;明英宗“北狩”史料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7 胡小麗;試析《十國春秋》南唐部分的史料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8 段巧玲;《晏子春秋》的史學價值[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盧其美;王梵志及其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貞;清代前期民間借貸法律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101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81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