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試論明代岷江上游的“番”與“羌”

發(fā)布時間:2018-04-04 23:26

  本文選題:明代 切入點:岷江上游 出處:《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摘要】:明對岷江上游人群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漸進的過程。其中,被稱作"番"的人群成分較為復雜,既包含藏也包括一部分羌人在內。文章著重對典籍中有關明代羌民的記載進行了梳理,并從信仰的角度對岷江上游與藏聯系密切的番人群的分布進行了考察。
[Abstract]:Ming's understanding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experienced a gradual process.Among them, the population called "Fan" is more complex, including both Tibetan and some Qiang peop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cords of the Ming Dynasty Qiang people in the classical book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th, it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eople who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ibet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分類號】:K2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寧;羌族火葬習俗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2 馬寧;;宗教人類學視野下的羌族“掛紅”習俗[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黃布凡;;川西藏區(qū)的語言關系[J];中國藏學;1988年03期

4 李敬洵;;七至九世紀川西高原部族考[J];中國藏學;1989年01期

5 陳慶英;論明朝對藏傳佛教的管理[J];中國藏學;2000年03期

6 郭聲波;唐代弱水西山羈縻部族探考[J];中國藏學;2002年03期

7 格勒;略論藏族古代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淵源關系[J];中國藏學;2002年04期

8 劉志松;;民間規(guī)則中的舅權——以我國少數民族為中心[J];時代法學;2006年01期

9 李康云;論《塵埃落定》與土司制度——兩處“誤讀”的澄清與阿來小說歷史意識的思想根源解讀[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孫宏開;試論“邛籠”文化與羌語支語言[J];民族研究;198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鄧前程;明代藏地施政的特殊性: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藏區(qū)的一種范式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2 李文學;吐谷渾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3 張保見;民國時期青藏高原經濟地理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孫林;西藏中部農區(qū)民間宗教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楊曦帆;“藏彝走廊”樂舞文化選點考察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婷;明代四川土司述要[D];四川大學;2005年

2 鄭文;魏晉南北朝時期關中地區(qū)氐羌民族的宗教信仰[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鄒立波;一個“邊緣”族群歷史與文化的考察[D];四川大學;2006年

4 馮瑤;羌族鎧甲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曹樹蘭;明清時期河湟流域寺族的形成與演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馬寧;羌族社會的人生禮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7 周丹;民族旅游與村寨文化變遷[D];四川大學;2007年

8 郭麗;彝語支民族“洪水神話”解讀[D];四川大學;2007年

9 陳睿;嘉絨藏族村落人際關系探析[D];四川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建林;;難得一見的宣德爐[J];當代人;2010年03期

2 繆士毅;;虎年賞虎聯[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0年02期

3 李興祥;;明代貴州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模式探微——以王陽明為考察對象[J];貴州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4 李玉閣;;試論明代官箴勉廉[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趙克生;;明代士人對宗祠主祭權多元化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張濤;;明代科道監(jiān)察與晚明黨爭[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唐景;;論明代死刑制度[J];求索;2010年01期

8 趙良宇;;論明代疑古辨?zhèn)蔚膶W術成就及其影響[J];求索;2010年02期

9 羅文;;明代泉州琴師孔希島活了138歲[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龐銘輝;王曉瑩;;明代保護典籍檔案的方法與技術[J];天中學刊;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聲安;王仁坤;章建躍;蔣峰;陳萬濤;;汶川地震對岷江上游水電工程的影響分析[A];中國水電100年(1910-2010)[C];2010年

2 羅華強;;岷江上游天然林采伐和天然林保護與水土流失變化情況簡析[A];中國水利學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羅瑋;;明代的蒙元服飾遺存考——以社會史視野下的考察為中心[A];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 國際青年學術會議暨第二屆清華青年史學論壇 論文集上[C];2010年

4 張純寧;;變動中的明代后期徽州社會——以徽州散件賣契作為觀察視角[A];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 國際青年學術會議暨第二屆清華青年史學論壇 論文集上[C];2010年

5 張友;肖紅波;;基于“流域心態(tài)”的生態(tài)保護博弈分析——以岷江上游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為個案[A];生產力理論創(chuàng)新與社會實踐--中國生產力學會第15屆年會暨世界生產力科學院(中國籍)院士研討會文集[C];2010年

6 包國滔;;論明代國子監(jiān)祭酒宋訥的治監(jiān)之道[A];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7 張春華;孫永玉;劉方炎;崔永忠;李昆;;金沙江干熱河谷與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氣候特征比較研究[A];第二屆中國林業(yè)學術大會——S10 林業(yè)與氣候變化論文集[C];2009年

8 王建平;;災區(qū)生態(tài)修復的法律支持——以5.12汶川大地震災區(qū)生態(tài)修復條例制定為視角[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小波;;汶川地震與龍門山旅游重建構想[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施文婧;王兆印;劉丹丹;徐夢珍;;震區(qū)花崗巖崩塌體上的植被修復[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科技支撐 在造綠中亮劍[N];成都日報;2010年

2 記者 鄒渠;都江堰灌區(qū)加緊囤蓄應對春旱夏旱[N];四川日報;2008年

3 本報特派記者 任春;為了岷江下游和成都平原人民的安全[N];中國電力報;2008年

4 鄧曉洪;國際論壇上成都農民擺生態(tài)龍門陣[N];成都日報;2008年

5 馮潔;余震中開始的思考[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6 四川大學政治學院 鄧宏烈;羌族:以“白石”崇拜為表征的多神信仰[N];中國民族報;2008年

7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 李紹明;在歷史與現實接口的羌族[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田毅邋孟斯碩;岷江眾水庫排險路線圖[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9 田毅邋季譚 孟斯碩;衛(wèi)星遙感堰塞湖:防二次災害急中之急[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10 趙杰;電監(jiān)會:災區(qū)水電站大壩目前比較穩(wěn)定[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雪;眾工之跡[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趙春婷;明代琴譜集考[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3 李雪;“眾工之跡”——景德鎮(zhèn)明代民窯青花的“線”藝術特征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4 游江;明清時期中醫(yī)學術從溫補向寒涼發(fā)展的臨床背景[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5 田冰;明代官員謚號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溫德華;俺答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閆春;《四書大全》的編纂與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小群;岷江上游疊溪古堰塞湖沉積物的環(huán)境地質信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9 何常清;岷江上游兩種典型森林群落生態(tài)水文特征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10 鞠文俐;論朝鮮時代后期傳統家具[D];清華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濤;明代的州縣胥吏犯罪及其司法實踐[D];西南大學;2010年

2 袁萍;許宗魯家世生平及著述考釋[D];西北大學;2010年

3 張繼文;董其昌藝術“淡”的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吳開來;高叔嗣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姚迪;明代的監(jiān)察體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黃雪呈;明代醫(yī)家針刺補瀉手法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范菲菲;明隆慶革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張衛(wèi)紅;李濂詩文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9 盧荻;明詩在朝鮮的傳播[D];延邊大學;2010年

10 劉景榮;趙時春年譜[D];蘭州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7121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7121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9f8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