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城喇嘛印務處的歷史變遷
本文選題:歸化城 切入點:喇嘛印務處 出處:《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2期
【摘要】:歸化城喇嘛印務處作為漠南蒙古藏傳佛教中心土默特地區(qū)的寺院管理機構(gòu),正式成立于清朝康熙年間。清代至民國時期,隨著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藏傳佛教在漠南蒙古地區(qū)經(jīng)歷了由盛而衰的演變過程。研究內(nèi)蒙古地區(qū)惟一的藏傳佛教管理機構(gòu)——歸化城喇嘛印務處的變遷,不僅有益于探討藏傳佛教在中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的演變規(guī)律,而且有助于研究內(nèi)蒙古地區(qū)社會歷史的變遷,對正確處理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Abstract]:As the temple management agency in Tumert region, the center of Tibetan Buddhism in southern Mongolia, the Buddhist printing office of Naturalization City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during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with the great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Tibetan Buddhism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 in Mongolia. I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ibetan Buddhism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China, but also to study the change of the Buddhist printing office of Naturalization City, the only Tibetan Buddhism management institution in Inner Mongolia. The law of evolu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hanges in Inner Mongolia and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rrectly handling religious and ethnic problems.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科學研究項目(編號:ZD201123)
【分類號】:K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保文;唐古特·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考[J];中國藏學;2005年02期
2 呼格吉樂圖;內(nèi)蒙古藏傳佛教樂曲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3 李麗;淺析西海蒙古與藏傳佛教的關系[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4 唐吉思;藏傳佛教對蒙古族民間信仰習俗的影響[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寶玉柱;清代蒙古族寺院教育及其語言教育[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6 金海;近代喇嘛教與蒙古地區(qū)政治[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包·達爾汗;蒙古佛教誦經(jīng)音樂的多元文化特征[J];中國音樂學;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磊;高旭;;呼和浩特大召研究[A];中國民族建筑(文物)保護與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包勝利;成吉思汗傳說與古代蒙古汗權(quán)思想[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蘇日嘎拉圖;滿蒙文化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王璞;藏族史學思想論綱[D];云南大學;2002年
4 黃華均;草原法的文化闡釋[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劉亞麗;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蒙古民族工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崔京艷;清朝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宮學寧;內(nèi)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五當召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2 庚文;試論北京地區(qū)覆缽式佛塔[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柳銀珠;中、韓佛教儀式舞蹈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林歡;蒙藏仰華寺會晤中的明朝因素[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李宏紅;清朝蒙醫(yī)醫(yī)事制度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6年
6 烏云;近代藏傳佛教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衰落探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7 弓志光;鑒古以觀今[D];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威;;1572~1921年呼和浩特城市形態(tài)演變分析[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9年02期
2 陳耀東;;萬駝之城:一座名揚四海的商城[J];思想工作;2008年04期
3 李漪云;大板升城考[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4 潘梅花;清代歸化綏遠城市區(qū)的形成過程[J];蒙古學信息;1996年01期
5 王來剛;“西口”簡析[J];陰山學刊;2004年02期
6 張威;;從呼和浩特城市演變過程看綏遠城興建的意義[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年05期
7 金峰;呼和浩特十五大寺院考[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2年04期
8 薄音湖;;呼和浩特城(歸化)建城年代重考[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9 薄音湖;;呼和浩特究竟建于何年?[J];文明;2007年08期
10 龐羽;;清代呼和浩特游藝民俗小考[J];前沿;2008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丁敏帥;熠熠生輝的塞外古街[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郭俊強;青城“舊八景” 塞外揚美名[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7年
3 魏鐸;民族和諧的塞外青城[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7年
4 杜曉黎;慶凱橋遺址出土橋梁建筑構(gòu)件[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4年
5 鑄言;海內(nèi)最富[N];山西日報;2004年
6 達昭慈 俞前景;塞上傳聞六十家商賈興盛 老街雕鐫四百年歷史滄桑[N];中國文化報;2011年
7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歷史所副所長 山西省晉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春平;千年風雨殺虎口[N];中國文化報;2009年
8 榮澤;歷史上土默特地區(qū)的煙毒泛濫與禁絕[N];中國檔案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包銀山;民國時期土默特旗財政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樊鵬;新舊之間:近代呼和浩特城市建設與變遷研究(1840-1945)[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2 馬麗娟;張曾與《歸綏識略》[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3 劉春玲;近代綏遠地區(qū)列女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6年
4 安森;近代綏遠地區(qū)的民間信仰與民間社會[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5 胡玉花;清末民初綏遠城駐防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6 銀光平;內(nèi)蒙古“城寺”美岱召考述[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7 張燕青;綏遠地區(qū)早期政治現(xiàn)代化研究(1901-1937)[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85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68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