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至14世紀歐洲人游記中的蒙古人形象
本文選題:蒙古人西征 切入點:歐洲人游記 出處:《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摘要】:蒙古人西征打通了歐亞大陸,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13至14世紀,歐洲的一些傳教士和商人來到蒙古地區(qū),留下了許多記錄當時蒙古情況的書信和游記。通過對13至14世紀歐洲人游記、書信中的蒙古人形象的分析,探求這一時期歐洲人游記、書信中蒙古人形象的特點、形成原因及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產(chǎn)生的影響。
[Abstract]:The Mongolians traveled to the Eurasia during the westward expedition, which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for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 the 13th and 14th centuries, some missionaries and businessmen from Europe came to Mongoli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uropean travels of the 13th to the 14th century and the images of the Mongols in the lett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golian images in the European travels of the period and the letters were explored.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亞非語言文學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規(guī)劃課題“蒙古人西征與東西方文學交流和文化對話”(批準號:05JA750.47-990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K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源;異國形象研究中的文化意義[J];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倩;殖民話語生產(chǎn)的元文本——對希臘古典神話的另一種解讀[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2 崔一;朝鮮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上海[J];東疆學刊;2004年01期
3 劉廣銘;《建州紀程圖記》中的女真人形象[J];東疆學刊;2004年04期
4 何木英;;美國國土上的道德說教家——評約翰·赫賽的中國形象書寫[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葛桂錄;“中國不是中國”:英國文學里的中國形象[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6 董青嶺;;國家形象與國際交往芻議[J];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7 鄭向敏;中國古代旅館名稱流變——“店”之流變[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8 歐宗啟;;論歷史文獻中的壯族形象書寫[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李一新;蒙古中亞統(tǒng)治者與大汗廷的關系[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10 吳燕;;《孽;ā分挟悋适碌臄⑹聦W讀解[J];貴州文史叢刊;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一;韓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中國形象研究[D];延邊大學;2002年
2 王秀麗;元代東南地區(qū)商業(yè)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3 金昌鎬;苦難的歲月 互補的文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魏堅;元上都的考古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默書民;蒙元郵驛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6 李亞萍;20世紀中后期美國華文文學的主題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7 鄭向敏;中國古代旅館流變[D];廈門大學;2000年
8 姜源;異國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構[D];四川大學;2005年
9 李自芬;小說身體:中國現(xiàn)代性體驗的特殊視角[D];四川大學;2005年
10 張黎黎;在永恒中結晶[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耿暉;邊界與想象[D];暨南大學;2002年
2 楊曉林;從“夷”到“他者”——中國文學中“異”的形象學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姝;中國現(xiàn)代歷史小說詩性敘事[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潘梅芳;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學;2003年
5 張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學;2003年
6 彭程;1965—2000年印華文學的溯“源”想象[D];暨南大學;2003年
7 倪紅雨;唐傳奇中的西域人物形象[D];黑龍江大學;2003年
8 孫晶;語言的“鏡像”[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9 蔣利春;跨文化視野中的中國世界[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朱利民;質疑新文學“不證自明”的現(xiàn)代性[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70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67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