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民族志文體的合法性爭奪

發(fā)布時間:2018-03-21 22:25

  本文選題:民族志 切入點:文體 出處:《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由科學民族志到實驗民族志的轉變過程中,可以認識到民族志文體的轉變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是基于合法性的爭奪展開的關于意義闡釋的權力的爭奪過程。民族志文體的轉變只是爭奪的表征。在合法性的爭奪中,爭奪者總是將自身的價值與正義、真理緊密相聯(lián),導致了民族志真實性觀念的轉變,并在實驗民族志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文學文本的民族志化。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scientific ethnography to experimental ethnography, we can realize that the change of ethnographic style is not a natural process. The change of ethnographic style is only the token of contention. In the struggle for legitimacy, the contenders always associate their values with justice and truth.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thnography, the ethnography of literary texts appeared.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從‘文化的書寫’到‘書寫的文化’——民族志敘述模式研究”(07CMZ009)
【分類號】:K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葉舒憲;;人類學的文學轉向及“寫”文化的多種敘事[J];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章立明;;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概述[J];民族文學研究;2010年03期

3 何明;;文化持有者的“單音位”文化撰寫模式——“村民日志”的民族志實驗意義[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4 康敏;民族志與“我”和“我的敘述”——以劉新《自我的他性:當代中國的自我的譜系》為例[J];思想戰(zhàn)線;2005年01期

5 徐新建;;從文學到人類學——關于民族志和寫文化的答問[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田甲丙;;民族志書寫的自反性與真實性[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李立;;小說化:民族志書寫的一種可能性[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華;論道教對《聊齋志異》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J];蒲松齡研究;2004年02期

2 李軍宏;;點鐵成金 化腐為奇——談《聊齋志異》重構“本事”的史才[J];蒲松齡研究;2009年03期

3 吳青松;;失地農(nóng)民發(fā)展社會網(wǎng)絡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區(qū)“仙居雅苑”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26期

4 李海濤;陳泉;姚兆余;;農(nóng)村居民就醫(yī)過程中的信任機制研究——基于江蘇省南通市的調查[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5 李麗;;從“認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來短篇小說體式的多樣化探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朱菊香;方維保;;自傳式思維的文學表現(xiàn)——論20世紀安徽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方國武;;世俗化的批判性敘事——晚清譴責小說的政治敘事形態(tài)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袁苑;周興國;;高校部分教師自我認同危機的產(chǎn)生及消解[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瞿華兵;;20世紀90年代鄉(xiāng)村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王真真;王菊麗;;對《小世界》寫作技巧的現(xiàn)實主義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云忠;;法學實證研究的種類及其地點選擇[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梁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鄭丹丹;;女性集體行動與社會空間塑造——以耽美現(xiàn)象及粉絲組織為例[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孟維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掙扎[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林曉珊;;性別表演與性別認同:城市職業(yè)女性香煙消費的情境與實踐[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張揚金;;交匯口處的權力異化與矯正——城市化進程中過渡型社區(qū)區(qū)務人員腐敗透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干成俊;;世界歷史與全球化:人的實踐活動的空間拓展[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陶慶;;旋轉的“認同環(huán)”:“福街商會”的象征與儀式[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陳衛(wèi)星;;現(xiàn)代性的一種敘事——關于韓國影片《薄荷糖》、《綠洲》和《打回頭的情書》的分析[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高放;;新中國成立60年來開拓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路探析[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郭星;二十世紀英國奇幻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8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黃廬進;轉型時期中國中產(chǎn)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經(jīng)q,

本文編號:16458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6458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85c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