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王朝時期回鶻人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情況
本文選題:喀喇汗王朝 切入點:回鶻 出處:《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保存至今的民族文字資料的分析,結(jié)合史實,從四個方面對喀喇汗王朝時期回鶻人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和技術水平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其發(fā)展的原因,期望能對維吾爾族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歷史演變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ethnic characters preserved up to now and the historical fac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technical level of the Uighurs during the Kalahan Dynasty from four aspect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development.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useful help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Uygur agricultural economy.
【作者單位】: 新疆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K28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立琴;漢語稱謂的文化透視[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楊立琴,王貞茹;漢語姓名地名系統(tǒng)的文化透視[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3 陳燕萍;社會文化因素影響下的語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4 郭利霞;侯瑞芬;;山陰地名的文化語言學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盛麗春;韓梅;;東北方言與地域文化的關系[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6 陳冬季;新疆牧民定居后的社會整合與文化重構(gòu)[J];昌吉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楊文全;報刊標題中的三種語用現(xiàn)象說略[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彭錦維;方言與文化研究的思路[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9 汪虹;;語用移情、跨文化交際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徐文堪;談早期西方傳教士與辭書編纂[J];辭書研究;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倪建平;;中國在中亞的國家形象塑造:文化傳播的視角[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2 陳志云;;《說文解字》女部聲訓與漢代婦女地位[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林寶卿;;閩南方言與外來文化[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青海;HAE放射性廢物預選處置場地地下水運動特征及核素~(90)Sr遷移行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2 潘世松;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方欣欣;語言接觸問題三段兩合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司提反·米勒(Stefan Müller);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語言語法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吳東海;傣語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保明所;西雙版納傣語中的巴利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胡曉華;郭璞注釋語言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張巍;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波;[D];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2 高燕;漢語外來詞的名實及其造詞法與構(gòu)詞法[D];延邊大學;2000年
3 石書兵;旱作春小麥品種高產(chǎn)抗旱特性的綜合評價[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4 趙丹;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鄧慧蓉;中國地名和文化關系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6 萬紹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戴紅亮;“女”部字語義與文化內(nèi)涵透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陳東梅;英語詞匯與文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陳楚云(Pattaya Tinnatayanon);從漢語熟語看中國傳統(tǒng)等級觀念[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10 郝瑞麗;人際關系和稱謂系統(tǒng)的跨文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奴爾買買提·卡迪爾;;淺談喀喇汗王朝時期維吾爾族飲食文化的整合[J];黑龍江史志;2011年05期
2 魏良_";《福樂智慧》與喀喇汗王朝的文化整合[J];西域研究;2000年03期
3 吐爾遜·艾爾西丁;;從《福樂智慧》對數(shù)學的論述看喀喇汗王朝時期的科學技術[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05期
4 O.普里查克;魏良_";;關于喀喇汗王朝若干有爭論的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5 黃盛璋;;再論于闐王尉遲徐拉與沙州大王曹元忠書[J];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01期
6 楊萬全;回族族源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85年02期
7 魏良_";;喀喇汗王朝世系與在位年代表[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8 布阿衣夏木·阿吉;尼扎吉·喀迪爾;;喀喇汗王朝和于闐國宗教沖突的開始時間[J];黑龍江史志;2010年13期
9 魏良_";把喀喇汗王朝寫進中國通史[J];史學史研究;1982年01期
10 華濤;;喀喇汗王朝的兩位“喀什噶里”——兼談《新疆通史》的撰寫與穆斯林史料的利用[J];西域研究;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樹輝;;葛邏祿新論[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2 耿f;;西方人視野中的喀什[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3 姚士宏;;關于龜茲文化的幾個問題[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4 李瑞哲;;絲綢之路上粟特人的商業(yè)活動蠡測[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衛(wèi)疆 新疆社會科學院;貴在成“一家之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田夫;可以攻玉的譯作[N];中國文物報;2007年
3 田夫;可以攻玉的譯作[N];中國文物報;2007年
4 潘瑞國;萬方樂奏有于闐[N];中國民族報;2009年
5 牛銳;新疆石人[N];中國民族報;2005年
6 李晟 李昱 李昌;世界都市 國際名城[N];大同日報;2009年
7 王少杰;新疆高昌古城遭遇蠶食[N];大眾科技報;2004年
8 記者 王少杰;高昌古城遭蠶食[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9 河南省光山縣第二高級中學 姚道紅;中國古代民族變遷[N];學知報;2011年
10 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 賈建飛;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開發(fā)的大家庭[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青萍;《福樂智慧》健康史料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凱麗比努·阿不都熱合曼;從回鶻文文獻語言動詞語態(tài)論回鶻人行為態(tài)度的倫理化[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阿布力米提·巴日;高昌回鶻汗國對外關系史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2 關楠楠;試論20世紀我國維吾爾史學成就[D];蘭州大學;2012年
3 尼扎吉·喀迪爾;粟特人對鄂爾渾回鶻(回紇)的影響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4 阿地力;維吾爾史學發(fā)展研究(八世紀—十七世紀)[D];新疆大學;2006年
5 買買提江·阿不都哈地;古樓蘭人與羅布人文化之比較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6 奴爾買買提·卡迪爾;喀喇汗王朝居民的文化變遷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爽;黠戛斯與唐朝的關系[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8 甘長新;貢賜體系下的黠戛斯與唐朝關系[D];云南民族大學;2012年
9 劉曉芳;甘州回鶻與北宋、西夏的關系[D];青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朱悅梅;甘州回鶻與周邊關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92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59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