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
本文選題:公共生活 切入點:微觀世界 出處:《近代史研究》2010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Abstract]:......
【分類號】:K29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立濤;喬榮生;;現(xiàn)代性與“陌生人倫理”[J];倫理學研究;2010年01期
2 汪懷君;;論生活世界的交往特性[J];道德與文明;2010年01期
3 馬宇歌;;小趨勢與大變革[J];世界博覽;2010年03期
4 劉瑜;;《民主的細節(jié)》書摘[J];雜文月刊(選刊版);2010年02期
5 ;有情人一起過年——情人節(jié)和春節(jié)的糾結(jié)與釋放[J];視野;2010年05期
6 劉曉菲;黃宏;;捕捉生物大分子的精彩瞬間[J];神州學人;2010年02期
7 閻海東;;美國為什么紀念孔子?[J];世界博覽;2010年04期
8 劉瑜;;用關(guān)心正義來觸摸尊嚴[J];學習博覽;2010年03期
9 蘇常青;張錦鵬;;少數(shù)民族民間歌舞藝術(shù)的新文化語境探索[J];云南藝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袁岳;;水性與公共性[J];商務周刊;201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潔;張慶華;李紅華;楊永健;;基于電子顯微技術(shù)的電極表面拉曼光譜學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0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李洋;;民主實驗和新聞改革——美國公共新聞事業(yè)思想評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吳鏑鳴;;論“云計算”與網(wǎng)絡中立性原則[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彭良健;;因責任而傳播——寫在2009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之際[A];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楊揚;李昊龍;李文;李豹;吳立新;;樹枝狀表面活性劑包覆多金屬氧簇復合物聚集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控[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陳英華;董為人;俞新華;汪棚生;劉忠英;張琳;;基于網(wǎng)絡的數(shù)字組織切片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A];中國解剖學會第四屆組織學與胚胎學專業(yè)委員會暨全國醫(yī)學院校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主任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姚大志;;法治與正義[A];北京國際法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紀星涉;魏煥萍;單云官;;原子力顯微鏡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解剖學技術(shù)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馮春雷;高亮;Hassan Yousefi;丁洪斌;;激光光譜用于等離子體活性物種診斷[A];第十四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shù)會議暨第五屆中國電推進技術(shù)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摘要集[C];2009年
10 齊衛(wèi)平;陳朋;;網(wǎng)絡公共論壇:虛擬空間中的協(xié)商民主實踐[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 張千帆 支振鋒 傅達林 胡健 劉武俊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 張千帆);回望2009,中國正在成長的公民精神[N];法制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劉亞東;車庫創(chuàng)業(yè)的美國傳奇[N];科技日報;2010年
3 張璐璐;“斑馬魚”榮膺桂冠[N];北京科技報;2010年
4 陳一舟;不能等電荒才想起關(guān)閉景觀燈[N];湖北日報;2010年
5 張北坪;“道德脅迫”好事還是壞事[N];法制日報;2010年
6 劉洪波 劉林德 劉敏 肖擎 大林 李瓊 李建華;本報7位評論員展望2010[N];長江日報;2010年
7 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守鈞;以社會建設成果滋養(yǎng)城市[N];解放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蘇勵;凝魂聚氣建設文明河北[N];河北日報;2010年
9 本報特約記者 殷楠;吳焰主張保險資金進入經(jīng)濟適用房領(lǐng)域[N];證券日報;2010年
10 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楊雪冬;政治倫理的邊界在哪里[N];南方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成守勇;禮樂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勤;自我、主體性與村莊[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賀天平;量子力學模態(tài)解釋及其方法論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4 汪建達;在敘事中成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D];浙江大學;2005年
5 張芬芬;新型納米生物傳感器及其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陳紅梅;網(wǎng)絡傳播與公眾表達[D];復旦大學;2005年
7 劉宏斌;認真對待平等[D];復旦大學;2004年
8 朱曉宏;學校對學生道德成長影響之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呂卓紅;川西茶館:作為公共空間的生成和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濤;基于公共生活視角的城市公共空間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2 嚴英;我國電視民生新聞現(xiàn)狀及其走向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3 謝蕓;城市住區(qū)廣場人性化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4 楊志;后農(nóng)業(yè)稅時代鄉(xiāng)鎮(zhèn)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胡爭艷;城市住區(qū)街道邊界空間的公共性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6 郭牧;城市公共建筑中的“混合形態(tài)”概念及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韓中強;城市中心商業(yè)綜合體的文化意象[D];浙江大學;2006年
8 王子平;城市街道柔性界面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朱子超;近年來美國主流報紙涉華報道的傾向性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10 唐莉;街道邊緣空間模式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86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58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