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與馬克思主義在黑龍江的傳播
本文選題:中東鐵路 切入點:馬克思主義 出處:《學術交流》2010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技術地域性特征作用下,中東鐵路具有濃厚的技術輸出地——俄國的社會思想屬性,蘊含著豐富的俄國歷史文化信息,并以"全息"形式進入技術輸入地——黑龍江,產生雙重作用:一是物化作用,即在強大的鐵路技術擴散效應下,黑龍江早期現(xiàn)代化進程全面啟動,推動社會場域分化、重組,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營造適宜的場域。二是意化作用,即中東鐵路"全息"的馬列主義和俄國革命思想在物化作用促成的場域中釋放、結合和生根,產生強烈的場域效應,最終完成思想的遷移性傳播。
[Abstract]:Under the action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 the Middle East Railway has the social and ideological attributes of Russia, which is the strong technical export place, and contain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Russia, and enters the Heilongjiang River, where the technology is imported in the form of "holography". The first is materialization, that is, under the strong diffusion effect of railway technology, the early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launched in an all-round way, which promoted the divis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social field. The second is the role of idealization, that is, the Marxism-Leninism of the Middle East Railway "holography"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ary thought, which are released, combined and rooted in the field domain promoted by materialization, and have a strong field effect. Finally, the transfer of ideas was completed.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基金】: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計劃支持項目“中東鐵路與馬克思主義在東北的傳播”(HITQNJS.2008.038),哈爾濱工業(yè)大學985和211建設項目“場域視野下馬克思主義在東北的傳播研究(1901~1948)”
【分類號】:K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伯魯;技術地域性與技術傳播問題探析[J];科學學研究;2002年04期
2 李延齡;;中東鐵路是中國與俄羅斯兩國共同建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祝福恩;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中介與文化場問題[J];社會科學;1987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苗陽;盧欣石;;歷史時期中國草原墾殖原因初探[J];草業(yè)科學;2008年04期
2 鞠曉偉;趙樹寬;;產業(yè)技術選擇與產業(yè)技術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耦合效應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9年03期
3 何元龍;;50多年來黑龍江省小麥產量變化的初步分析[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4 馮斯波,呂筱萍;知識擴散系統(tǒng)的復雜性及其分形特征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01期
5 胡志剛;;論技術國別價值[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年04期
6 胡志剛;;論技術國別價值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沖突——兼及對技術變遷的影響[J];蘭州學刊;2006年10期
7 黃劍,常立農;傳播過程中技術知識與受體的互動關系考察[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何元龍;;關于提高黑龍江省小麥產量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0年01期
9 黃進華;;中東鐵路、十月革命與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誕生[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張巖;曲曉范;;論哈爾濱近代民營報紙《濱江時報》的特點及其作用[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琳;;哈爾濱早期俄僑音樂教育研究[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沈喜彭;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決策、實施與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詠源;基于組織學習的制造業(yè)生產系統(tǒng)知識傳遞過程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3 鞠曉偉;基于技術生態(tài)環(huán)境視角的技術選擇理論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芮雪琴;基于循環(huán)經濟視角的能源產業(yè)技術評價與選擇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韓宇;20世紀早期哈爾濱猶太教與東正教慈善事業(yè)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2 喬廣德;20世紀20年代的中蘇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苗陽;不同歷史時期我國北方草原墾殖動因探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4 騰笛;哈爾濱解放區(qū)外僑管理法規(guī)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5 杜芳芳;社會技術化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秦磊;論軍事技術國際轉移[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7 李志忠;高技術產品市場化過程中的知識傳播[D];東南大學;2005年
8 黃劍;技術知識傳播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9 祁勇;黑龍江省甜菜產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伯魯;產業(yè)技術吸納能力問題探析[J];大自然探索;1999年04期
2 王伯魯;技術運動過程剖析[J];科研管理;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建成;;記憶之重[J];上海故事;2010年01期
2 哲夫;;中國最北第一人[J];可樂;2010年01期
3 艾羅爾·杜爾巴赫;戴丹妮;;二十世紀的西方易卜生批評[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朱雙一;;“第三世界”視野與陳映真現(xiàn)實主義文學理念與創(chuàng)作[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白瑞霞;;電視媒體與聾人手語之路[J];新聞愛好者;2010年02期
6 梁爽;;網絡符號讓溝通變得更生動[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02期
7 孫靖涵;;論對外漢語教學與中華文化傳播[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03期
8 張方平;;“裸×”的秘密[J];咬文嚼字;2010年03期
9 劉曉光;;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新課型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1期
10 王麗麗;;旅游俄語地域性教學探秘[J];科技資訊;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熙瑞;劉金程;;系統(tǒng)變革與科學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內涵[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杜建國;胡能燦;;國土資源部門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要干字當頭[A];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中南分網第二十四次學術信息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建敏;孫理;;關于加強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10年
4 閻淑娟;;新時期如何加強幼兒教師的師德建設[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遼寧卷)[C];2010年
5 楊玉鳳;;《古田會議決議》的踐行機制對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啟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10年
6 陳飛昕;林超;;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的調查和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10年
7 李捷;;在江蘇省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A];江蘇省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10周年領導同志講話匯編[C];2009年
8 趙一心;;在江蘇省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結束時的講話[A];江蘇省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10周年領導同志講話匯編[C];2009年
9 王圓圓;;拓寬草原文化在高校傳播的途徑[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甄小英;;增強黨性,搞好黨風,促進科學發(fā)展——紀念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發(fā)表七十周年[A];紀念劉少奇同志到華中暨《論共產黨員修養(yǎng)》發(fā)表七十周年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央編譯局;《列寧專題文集》編輯說明[N];光明日報;2010年
2 吉林省政協(xié)常務副主席 林炎志 吉林省原高院院長 楊慶祥;人民的禮贊[N];人民日報;2010年
3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務處 唐月娥;充分發(fā)揮黨校在建設學習型政黨中的教育引導作用[N];湖南日報;2010年
4 ;李長春:切實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5 高新民;建設學習型政黨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N];學習時報;2010年
6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孫存良;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西方民主的界限[N];解放軍報;2010年
7 鄭劍;大潮·大勢·大局[N];人民日報;2010年
8 姬虎山;繼續(xù)解放思想 開拓科學發(fā)展新境界[N];山西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楊雪梅;讓世界見證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N];人民日報;2010年
10 中華全國總工會原書記處書記 劉實;懷念賴若愚同志[N];工人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經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沖突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申琦;手機信息傳播法律與管理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3 辛慧麗;馬克思倫理思想的本質與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4 樸圣浩;電項針對腦出血大鼠腦水腫與細胞凋亡調控因素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5 楊炯斌;雷蒙·威廉斯和文化研究轉向[D];南開大學;2009年
6 鄭繼猛;宋代都市筆記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任媛;中國儒佛道思想在20世紀美國文壇的傳播與接受[D];南開大學;2009年
8 田龍過;后現(xiàn)代文學提問方式和問題域的轉換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于光;德育主體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春華;生態(tài)文明視野下我國政府的“引導人”角色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杜麗俠;我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qū)布局現(xiàn)狀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汪文竹;武漢市城區(qū)高層住宅屋頂綠化的可實施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孟慶林;生態(tài)文明價值觀的構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5 梁君思;黨內民主與黨內和諧問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6 易斌彬;和諧社會視域中的公民意識培育[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7 葉堅;當代中國鄉(xiāng)村民主主體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瑞;群體性突發(fā)事件防范與處置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9 張進華;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研究[D];貴州大學;2010年
10 徐琳;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初探[D];貴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83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58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