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隴右方志錄》學術思想分析
本文關鍵詞: 張維 《隴右方志錄》 方志 學術思想 出處:《中國地方志》2012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張維是民國時期有影響的方志學家,他曾經(jīng)總纂民國《甘肅通志稿》,獨立編著《甘肅人物志》《隴右方志錄》,還在隴右舊志的校補勘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張維曾撰有《方志衡義》一書,以表達他研治方志數(shù)十年的心得體會,可惜此書已散佚。在《隴右方志錄》自序及其對所著錄方志的評價中,可以略見張維方志學術思想之梗概,張維認為:方志起源多源說更合乎方志發(fā)展實際,方志雛形在西晉形成,圖經(jīng)是方志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階段;方志所存之史事關下層社會民生,并強調(diào)方志對歷史規(guī)律的認知價值;方志編修要因應時代、與時俱進,應重視資料和聽取學界的意見;舊志具有四個弊端六個陋習等。
[Abstract]:Zhang Wei was an influential local historian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once compiled the Republic of China's "draft of Gansu Tongzhi", independently compiled "Gansu people's Records" and "Longyou Fang Zhi Lu", and did a lot of work in the area of revis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old chronicles of Longyou. Zhang Wei once wrote the Book "Fang Zhiheng Yi". It is a pity that this book has been lost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experience in studying and managing local chronicles for decades. In the preface of Longyou Fangzhi and its evaluation of the recorded local chronicles, we can see a brief outline of Zhang Wei's academic thoughts on local chronicles. Zhang Wei believes that the origin of local chronicles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cords, and that the embryonic form of local chronicles was formed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Tu Jing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the history of local chronicles has a bearing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e lower society. It also emphasizes the cognitive value of local chronicles to the historical law;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should adapt to the times,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pay 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s and listen to the opinion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 old chronicles have four disadvantages and six bad habits.
【作者單位】: 蘭州城市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K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滕蘭花,曾杰麗;淺論文獻史料的旅游信息價值及其開發(fā)利用[J];桂林市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曹守亮;;顧頡剛的歷史教育思想初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潘晟;試論明代方志地圖的編纂[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馬廣德;試析回族對聯(lián)的文化貢獻與學術價值[J];回族研究;2004年04期
5 張升;民國時期方志搜求熱考述[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6 李芳,楊紅偉;顧頡剛與甘肅教育[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南文淵;幾個世紀以來對回族民族心理的評說綜述[J];青海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8 吳曉軍;;生態(tài)與社會失衡:近代甘肅回民起義探析[J];青海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9 李建國;論近代西北地區(qū)城市的特點及其影響[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曹魯超;民國時期甘南藏區(qū)考察的研究[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興亮;愛國之道,,始自一鄉(xiāng)[D];復旦大學;2007年
2 尚季芳;民國時期甘肅毒品與禁毒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張連銀;雍正朝西路軍需補給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潘晟;宋代地理學的觀念、體系與知識興趣[D];北京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子嵐;長沙馬王堆漢初地形圖的測繪科技及相關科技思想[D];武漢大學;2005年
2 王小英;民國時期甘肅的回漢民族關系[D];蘭州大學;2006年
3 鄒志偉;藏傳佛教寺院僧侶制度與藏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敏;北洋政府時期文書檔案制度及其實踐[D];揚州大學;2007年
5 陳小輝;李紱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艷華;論馬啟西及西道堂對劉智思想的吸收與運用[D];石河子大學;2007年
7 田旺杰;民國時期青海新式教育的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8 樂志芳;樂史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9 石中琪;顧頡剛與新紅學[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10 孫瑩瑩;從歷史到傳說[D];北京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朱太巖;蘭州“八社”[N];蘭州日報;2004年
本文編號:1506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50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