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文檔案與黑龍江歷史文化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滿文檔案 黑龍江 滿族文化 出處:《求是學刊》2010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作為滿族的故鄉(xiāng),黑龍江擁有豐富的滿族歷史文化資源,特別是數(shù)以萬計的滿文檔案,忠實地記錄著清代黑龍江地區(qū)乃至整個東北地區(qū)的歷史,對于清史滿族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黑龍江滿文檔案是邊疆文化大省建設(shè)的資源寶庫,開發(fā)利用其所蘊涵的諸多歷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邊疆文化的內(nèi)涵,促進黑龍江歷史文化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
[Abstract]:As the hometown of man, Heilongjiang has rich Manchu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especially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Manchu archives, a faithful record of Qing Dynasty in Heilongjiang region and the northeast reg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history,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Manchu history.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full of fi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rontier cultu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ts implication 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can help u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rontier cul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research career.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分類號】:K2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栗振復;滿文的創(chuàng)制與運用[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03期
2 傅宇;黃國楹;;圖版勝過文字的薩滿頌——《恩都哩赫赫的哈哈珠——女神的兒女》[J];美術(shù)之友;2009年06期
3 閻崇年;;滿學:正在興起的國際性學科[J];北京社會科學;1993年01期
4 張佳生;《滿族文化史》后記[J];滿族研究;1999年04期
5 孟盛彬;;不恨天涯行役苦——納蘭性德覘索倫邊塞詩詞的文化闡釋[J];滿族研究;2009年02期
6 張雷軍;論滿族文化調(diào)節(jié)個體心理及行為的功能[J];云南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7 韓福文;滿族建筑文化的旅游價值與開發(fā)[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李迎華;;滿族文化點滴談[J];黑河教育;2009年04期
9 于凡;《簡明滿漢辭典》出版[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10 吳雪娟;從滿文檔案看五大連池火山[J];滿語研究;199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承志;;尼布楚條約的幻影——滿文《黑龍江流域圖》[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戴光宇;;滿族文化中的環(huán)太平洋文化因素[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3 鄒愛蓮;;在“紀念滿文創(chuàng)制41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講話[A];紀念滿文創(chuàng)制41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提要[C];2009年
4 吳元豐;;清代軍機處滿文月折包述要(提要)[A];紀念滿文創(chuàng)制41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提要[C];2009年
5 姚明賢;;龍脈相連——從黑龍江流域民間傳說中龍的形象談起[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6 王威;;當代黑龍江流域文明面面觀[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7 邢曉瑩;;古遺址凸顯黑龍江流域文明——從哈爾濱地區(qū)古遺址中了解黑龍江流域文明[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8 蘭雪燕;;以生存的意志——試析黑龍江流域各族神話產(chǎn)生的心理基礎(chǔ)[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9 啟功;;對滿族文化研究的三點意見[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10 王禹浪;;黑龍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與五大帝國王朝[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修兵;滿族文化搶救開發(fā)項目在京啟動[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王敏娜;“滿鄉(xiāng)”何日名實符[N];遼寧日報;2010年
3 王志昌;打造“首都北大門”的民族文化風景線[N];中國民族報;2008年
4 程麗紅 李樹果;鞍山市政協(xié)委員建議 修建中國滿族文化博物館[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5 記者 劉云;首屆云南省滿族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在昆舉行[N];云南日報;2007年
6 通訊員 楊貴東;省滿族文化暨旅游文化研討會在伊通召開[N];四平日報;2010年
7 于波;拯救滿語文[N];中國民族報;2010年
8 王付友;保護搶救滿族文化[N];吉林日報;2007年
9 記者 李濤 邸文輝;搶救滿族語言 保護滿族文化[N];齊齊哈爾日報;2010年
10 通訊員 劉朝暉 楊貴東;伊通參與上海世博會吉林活動周取得良好效果[N];四平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凱;滿族“消失”了嗎?[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李有騫;黑龍江流域及東臨地區(qū)舊石器工業(y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薛建華;黑龍江流域野生蓮的遺傳多樣性[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4 趙英蘭;清代東北人口與群體社會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白燕;滿漢文化交融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李融;中國鱘魚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7 胡衛(wèi)軍;東北薩滿藝術(shù)與相關(guān)民俗[D];蘇州大學;2008年
8 郝慶云;17至20世紀赫哲與那乃社會文化變遷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忠衛(wèi);遺傳標記在魚類育種和生態(tài)研究中的應(yīng)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10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變遷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淼淼;論日本學者對滿文檔案的編纂與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2 陳鵬;清代黑龍江流域少數(shù)民族管理研究(1636-1860)[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譚偉君;黑龍江流域濕地資源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4 張麗;滿族文化遺產(chǎn)旅游品牌化戰(zhàn)略開發(fā)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雪娟;康熙滿文本《九路圖》與清代巡邊制度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6 陳玉;滿族民間舞蹈音樂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曉莉;滿族皇室婚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8 郭菲菲;黑龍江近代邊防法制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9 魏巧燕;清代鄂溫克族滿文人口檔案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劉佳寧;太清詞的滿漢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968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49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