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權理論視野下的德占膠澳
發(fā)布時間:2017-12-13 09:17
本文關鍵詞:海權理論視野下的德占膠澳
【摘要】:近代中國的落后挨打局面,既受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也與近代中國海防衰敗相關。本文通過對近代德國重視海防,推行海洋戰(zhàn)略的歷史考察,進而與晚清政府在海防問題上的陳腐觀念相比較,,從而再現(xiàn)中國近代海軍逐漸覆沒、制海權喪失、海上門戶大開的歷史進程。通過比較以揭示世界列強尤其是英、德等海上強國入侵的內在原因,并闡明海防對中華民族安危的關鍵性作用。 本文以德國侵占膠州灣事件為背景展開,以往對德國占領膠州灣事件的研究,中外學者大多著眼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分析,很少有人從軍事視角加以探討。本文對比了中德兩國政府對近代海軍建設的不同態(tài)度及由此導致的國運興衰,并由此論證:提高海防意識,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對于保衛(wèi)國家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 文章第一部分從海權的角度闡述德國侵占膠州灣的必然性,作為海權理論實踐主體的德國海軍的發(fā)展和活動將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本文通過中德海軍的建立、發(fā)展及其活動的比較,論證中國清政府海防意識淡漠的危害。對此嘗試從德國和膠州灣兩個方面予以探討:從德國方面看,19世紀末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是促使德國對外策略改變的基本原因,這一方面以往論著已有較為詳細的論述;思想意識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視,人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當時德國無論民眾還是高層官僚在對外擴張方面幾乎都是同一個聲音,寫作中參照了德國學者余凱思的有關研究;本文的重點是軍事方面,即對德國侵占膠州灣的主體——德國海軍的論述:從德國海軍發(fā)展的歷程看,它的對華活動受到了當時德國政府部門高層官僚尤其是被稱為“海軍之父”的蒂爾皮茨的重要影響;德國海軍部對膠州灣的占領是這部分論述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試圖論證德國海軍的發(fā)展及其活動是影響德國侵占膠州灣的諸多因素中不可忽略的一個極其重要因素,尤其是德國高層對海軍的決策,不僅影響德國海軍在華活動,而且對世界局勢的改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文章第二部分論述膠州灣事件,德國之所以會選擇侵占膠州灣,與膠州灣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本文通過德國選擇海軍基地的一系列活動,展現(xiàn)德國最終選擇膠州灣的政治和地理原因。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251;K29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文龍;軍事殖民:德國海軍對“膠澳租借地”的軍事經營(1897-1914)[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84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28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