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視閾下新桂系時期的廣西社會教育
本文關鍵詞:邊疆視閾下新桂系時期的廣西社會教育
【摘要】: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廣西邊疆地區(qū)社會教育獲得了較快發(fā)展,體現(xiàn)在行政系統(tǒng)得以建立、經(jīng)費有了初步保障、一般式社會教育和學校式社會教育協(xié)同發(fā)展。通過全方位社會教育的推行,廣西邊疆地區(qū)民眾的文化素養(yǎng)和政策領悟能力均得到較明顯的提高,社會風氣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民眾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有了明顯提升。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基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08BZS003) 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邊疆問題研究”專項課題
【分類號】:K29;G529
【正文快照】: 民智之提升,社會之發(fā)展,與教育關系極大。教育大略可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三途。社會教育是利用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設施對青少年、兒童和成人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吧鐣逃谥袊乓延兄,近代以降,尤其是1930年代后,受內(nèi)憂外患形勢的刺激,進展明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新桂系的“寓將于學”政策與廣西軍事訓練[J];廣西地方志;1998年06期
2 唐國軍;新桂系廣西警政史略[J];廣西地方志;2004年01期
3 許中繼;;論新桂系統(tǒng)治廣西時的鄉(xiāng)村行政建設[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2期
4 王彥民 ,朱寒冬;抗戰(zhàn)前新桂系廣西經(jīng)濟建設評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5 陳新建;新桂系與中共關系史研究概述[J];廣西地方志;1996年01期
6 劉文俊;;廣西“新民團”與鄉(xiāng)村建設運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錢宗范;;一部有價值的社會史新作——《廣西新民團研究(1930—1940)》讀后[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李炳東;廣西古代利用植物纖維織造史考述[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9 麥群忠;血淚斑斑的廣西早期勞務輸出[J];文史春秋;2004年01期
10 賴莉云;;晚清廣西的自然災害及賑災政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英德;;神秘的句町國及其句町遺民遺風[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后記[A];歷史的啟示——右江流域民族歷史文化與經(jīng)濟開發(fā)研討會暨廣西歷史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劍;;上海近代農(nóng)業(yè)科技的繁衍與社會變遷[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4 黃繼先;;宮保府與壯族土司文化[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鐘文典;;廣西歷史學會的四十年歷程和今后的任務——在右江流域民族歷史文化與經(jīng)濟開發(fā)研討會暨廣西歷史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A];歷史的啟示——右江流域民族歷史文化與經(jīng)濟開發(fā)研討會暨廣西歷史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3年
6 鐘文典;;近代龍州四題[A];陸榮廷與龍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黃明標;;田州岑氏土司傳襲探析[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8 李榮能;;后記[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陳新建;;句町國、西林教案與岑氏父子——西林縣民族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之我見[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10 蔣廷瑜;;西林銅鼓墓與漢代句町國[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兵;廣西部署在發(fā)展紅色旅游中做好文物工作[N];中國文物報;2005年
2 慶輝;廣西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將全面鋪開[N];中國文化報;2004年
3 記者 梁思奇;廣西發(fā)現(xiàn)“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碼頭[N];光明日報;2003年
4 記者/王貞桐;專家學者來桂研討旅游規(guī)劃與民居保護[N];廣西日報;2004年
5 黃濱(作者系歷史學博士,,自治區(qū)黨委《當代廣西》雜志社副編審、副研究員);“無東不成市”的歷史考察(七)[N];廣西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董毅然;盤古文化遺跡驚現(xiàn)廣西[N];北京科技報;2004年
7 蒙海清 陸彩芳 韋世權;廣西部署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N];中國民族報;2004年
8 鐘山文物管理所 陳曉林;南越門戶上的一座神奇古村落[N];中國文物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韋繼川;廣西與東盟國家:經(jīng)濟文化“世交”[N];廣西日報;2004年
10 吳柳燕;梧州又見百年古炮[N];廣西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藍武;元明時期廣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2 黃達遠;隔離下的融合[D];四川大學;2006年
3 李德山;六至九世紀東北邊疆民族與中央王朝關系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曉華;桂西壯族與西雙版納傣族封建領主制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中繼;新桂系鄉(xiāng)村建設研究(1931—1945)[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帆;近現(xiàn)代桂越邊境貿(mào)易研究(1889-1949)[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祝遠娟;民國時期廣西銀行與社會的發(fā)展[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朱梁鳳;廣西瑤族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民族發(fā)展[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唐咸明;論20世紀廣西糖業(yè)現(xiàn)代化與民族經(jīng)濟融合[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江雪英;地方主義與新桂系治桂探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涂運根;民國時期廣西農(nóng)民貧困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廣西村街民大會制度[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云;近代回族與邊疆地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成生;民國時期廣西社會生活的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466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24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