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融匯下的禮俗文化展現——以山西萬榮后土古廟會為例
本文關鍵詞:傳統與現代融匯下的禮俗文化展現——以山西萬榮后土古廟會為例
【摘要】:萬榮后土祠古廟會是一直延續(xù)至今的文化現象。后土祠古廟會的固有傳統不僅使當地民眾的思維方式延續(xù)至今,也影響著當地民眾的社會活動和生產勞動。通過對后土祠古廟會的實地考察,發(fā)現后土祠古廟會在當今社會變革下反映出的適應和互動,民間信仰、儀式行為與文化象征成為一個融合的整體,進而闡釋晉西南祭祀活動鮮明的區(qū)域文化特征。
【作者單位】: 西南交大藝術與傳播學院音樂系;
【基金】: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資助“河東鄉(xiāng)村禮俗活動研究”(項目編號:20113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K892.4
【正文快照】: “廟會”的實質在于群體性的祭祀,是一種圍繞著神廟而進行的集體活動,常通過歌舞和供奉等禮儀行為來實現人神相通的目的。廟會的構成有幾個要素:一是神靈與廟宇;二是祭祀儀式,包括固定的祭祀行為、貢品種類、祈禱語言以及禮儀主持者,這是操作系統的具體內容;三是“社”,或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紅;;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區(qū)域音樂研究[J];中國音樂學;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寧;;羌族成年禮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曹月如;;人類學視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徑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3 周舫;;四川古藺苗族婚戀觀的變遷調查及原因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4 汪又菊;;儀式與生存邏輯——從人類學角度解讀《紅樓夢》中賈府祭祖儀式[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24期
5 楊利慧;儀式的合法性與神話的解構和重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岳永逸;傳統的動力學:娃娃親的現代化生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鄧小娟;;甘肅秦安羊皮鼓祭禮舞蹈的遺存[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索龍高娃;解讀肅北蒙古族"剪胎發(fā)"儀式[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05年01期
9 陳明文;試論民間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張美麗;任義國;;運城關公傳說的民俗學解讀[J];滄桑;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信茹;朱凌飛;;都市中的“媒介儀式”——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媒介傳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2 劉敏;;村落儀式的傳承與嬗變——可邑村阿細跳月的傳播現象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羅國輝;邵雍;;略論抗日戰(zhàn)爭時期孫中山的紀念活動[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4 張密珍;;歷史的演繹與延伸:鄉(xiāng)村民俗事象中的儀式與象征[A];“秩序與進步:浙江社會發(fā)展60年研究”理論研討會暨2009浙江省社會學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董敬畏;;喪葬儀式與村落共意——以陜西關中S村為例[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敏俊卿;;一個伊斯蘭教團體與和諧社會建設關系的社會人類學考察——以東鄉(xiāng)縣庫布林耶門宦為例[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7 邢莉;;蒙古族“那達慕”的變遷[A];《民族遺產》(第一輯)[C];2008年
8 史宏蕾;;晉南稷王文化田野考察研究與新絳稷益廟壁畫圖像文化探索[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定貴;;儀式視野下的族群——從村際地戲儀式觀屯堡人族群的穩(wěn)定性[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10 彭永慶;;社會變遷與女性歷史地位的文化透視——基于土家族哭嫁風俗的思考[A];第二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中青年學者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學森;我國毛南族聚居區(qū)傳統體育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董傳嶺;建國60年華北農村社會生活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5 鄧群剛;集體化時代的山區(qū)建設與環(huán)境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6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偉;索倫鄂溫克宗教信仰:儀式、象征與解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佟金玲;司法儀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宋麗娜;人情的社會基礎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胡沈明;現代新聞評論寬容意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韋惠文;麼文化視野下的壯族民間生育禮俗[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蔣宏;先秦情詩與古希臘情詩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林萍;南宋江西地區(qū)民間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黎林;嶺南傳統水鄉(xiāng)古村落[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5 王柳潤;觀看羌歷年[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6 竇燁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實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何濤;川北S村公共空間的社會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李楊;“開國大典”的政治儀式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9 楊巧;國慶六十周年慶典的意義建構:效用與局限[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年
10 蔡伏虹;信由何生?歪脖老母民間信仰的人類學考察[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周尚意;英美文化研究與新文化地理學[J];地理學報;2004年S1期
2 李蕾蕾;從新文化地理學重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3 齊琨;;空間:儀式音樂分析中的一個維度——以上海南匯婚禮和喪葬儀式為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張晶;論文化地理學的基本理論與主要內容[J];人文地理;1997年01期
5 楊紅;;中國傳統音樂活態(tài)資源的整合研究[J];中國音樂;2008年04期
6 薛藝兵;;流動的聲音景觀——音樂地理學方法新探[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喬建中;論中國傳統音樂的地理特征及中國音樂地理學的建設[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文寶;新時期文化整合的重新建構[J];學術交流;2003年10期
2 謝國先;文化整合與社會變革[J];民族藝術研究;2003年02期
3 徐曉丹;中西文化的差異與全球化框架下的文化整合[J];理論探討;2004年02期
4 余吉生;試論當代中國多元文化的沖突與整合[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鄭麗莉;文化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整合與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王奎清;文化博弈與文化整合[J];長白學刊;2005年05期
7 王佳英;;跨文化交際中文化身份的心理認知[J];學術交流;2006年06期
8 倪志娟;;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往與文化整合[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曾偉;;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整和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8期
10 高穩(wěn);;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我國文化安全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7年2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振坤;;論中國文化的現代化[A];湖北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新;;市場經濟——文化整合的出路[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友誼;;人的全面發(fā)展與中國文化精神的整合、創(chuàng)新[A];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2008年
4 賈英健;張妹;;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文化進步的實現機制[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9年
5 劉秀華;;我國文化產業(yè)和諧發(fā)展的路徑探討[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6 徐明君;;沈陽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形象研究[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唐炳貴;黃力;;略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契合[A];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暨賀州市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徐克帥;;論城市化進程中旅游在鄉(xiāng)村文化傳承中的角色[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9 豐子義;;全球化視野中的民族文化[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敖其;額爾德木圖;;草原文化與歐亞大陸文化[A];中國·內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思t,
本文編號:1207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20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