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章嵚的中國通史編纂
發(fā)布時間:2021-12-15 23:36
章嵚(1880-1931),字厥生,號可舫,人稱章菊紳,浙江杭縣(今杭州)人,是章學誠的后裔,近代藏書家、史學家,在中國通史編纂方面有所建樹。章氏生活在清末民初時代,這一時期是傳統(tǒng)史學向新史學轉變的特殊時期,此時歷史教科書與新式中國通史編纂熱潮興起,當時眾多的學者開始探索新式中國通史的編寫方法,試圖運用新方法并在其中注入新的理念。章氏也不例外,他參與編寫了幾部歷史教科書,《中華通史》則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史學思想。在這一新舊史學產(chǎn)生碰撞的特殊時期,章嵚的思想體現(xiàn)出新舊并存的特點。本文擬通過章嵚的《中華通史》及其他部分著作,結合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研究他主要的史學思想與特點,觀察清末民初這一時段中國史學新舊交替的發(fā)展進程和特點,對現(xiàn)有的清末民初中國史學的研究進行補充。本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講述選題的緣由,對為什么選擇章嵚作為研究對象,以及目前學術界對章嵚的研究情況進行說明。第一章簡要介紹章嵚的生平、所處的時代背景及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情況。第二章以章嵚的《中華通史》為中心,詳細分析其編寫特點。第三章分析《中華通史》體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探究清末民初史學轉型特點及影響。結語部分總結全文...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章嵚與清末民初的歷史教科書編寫
第一節(jié) 章嵚學術思想的淵源與時代特征
第二節(jié) 中國現(xiàn)代歷史教科書編寫的開拓者
第二章 《中華通史》的編寫及其特點
第一節(jié) 《中華通史》的撰寫主旨及架構
第二節(jié) 史料與史實
第三節(jié) 理論與分析
第三章 從《中華通史》看清末民初的史學轉型
第一節(jié) 由“君史”轉向“民史”
第二節(jié) 注重文明史的考察
第三節(jié) 民族國家觀念的凸顯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增其新而不變舊”:轉型時期的歷史書寫——以章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J]. 劉超. 歷史教學問題. 2017(05)
[2]章嵚與《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J]. 陶曉芳. 中學歷史教學. 2017(10)
[3]新史學與清末歷史教科書的編纂[J]. 魏蔚,劉永祥. 運城學院學報. 2014(01)
[4]1900-1915年間的中國通史編纂[J]. 楊舒眉. 齊魯學刊. 2010(05)
[5]孔子形象:歷史知識與社會意識——以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孔子敘述為中心[J]. 劉超.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6]近代新式中國史撰述的開端——論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形式與特點[J]. 張越.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4)
[7]“新史學”思潮的產(chǎn)生及其學術建樹[J]. 張越. 史學月刊. 2007(09)
[8]新舊之爭:晚清中國歷史教科書[J]. 李孝遷. 東南學術. 2007(04)
[9]歷史教科書與新史學——以夏曾佑、劉師培為中心探討[J]. 儲著武,湯城. 河北學刊. 2005(05)
[10]百年來中國通史寫作的階段性發(fā)展及其特點概說[J]. 陳立柱. 史學理論研究. 2003(03)
本文編號:3537351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章嵚與清末民初的歷史教科書編寫
第一節(jié) 章嵚學術思想的淵源與時代特征
第二節(jié) 中國現(xiàn)代歷史教科書編寫的開拓者
第二章 《中華通史》的編寫及其特點
第一節(jié) 《中華通史》的撰寫主旨及架構
第二節(jié) 史料與史實
第三節(jié) 理論與分析
第三章 從《中華通史》看清末民初的史學轉型
第一節(jié) 由“君史”轉向“民史”
第二節(jié) 注重文明史的考察
第三節(jié) 民族國家觀念的凸顯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增其新而不變舊”:轉型時期的歷史書寫——以章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J]. 劉超. 歷史教學問題. 2017(05)
[2]章嵚與《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J]. 陶曉芳. 中學歷史教學. 2017(10)
[3]新史學與清末歷史教科書的編纂[J]. 魏蔚,劉永祥. 運城學院學報. 2014(01)
[4]1900-1915年間的中國通史編纂[J]. 楊舒眉. 齊魯學刊. 2010(05)
[5]孔子形象:歷史知識與社會意識——以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孔子敘述為中心[J]. 劉超.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6]近代新式中國史撰述的開端——論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形式與特點[J]. 張越.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4)
[7]“新史學”思潮的產(chǎn)生及其學術建樹[J]. 張越. 史學月刊. 2007(09)
[8]新舊之爭:晚清中國歷史教科書[J]. 李孝遷. 東南學術. 2007(04)
[9]歷史教科書與新史學——以夏曾佑、劉師培為中心探討[J]. 儲著武,湯城. 河北學刊. 2005(05)
[10]百年來中國通史寫作的階段性發(fā)展及其特點概說[J]. 陳立柱. 史學理論研究. 2003(03)
本文編號:3537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5373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