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共和國的法治建設
發(fā)布時間:2021-10-18 22:04
法治建設是我國現(xiàn)在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點,多有著述文章發(fā)表。但是對于古羅馬共和國的法治建設的研究,雖有不少學術著作涉及,可專門系統(tǒng)闡述古羅馬共和國的法治建設的文章尚屬空白。所以本文試圖從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條件,以及法治建設的實踐及其成就,和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的衰亡,并且結合對中西方有關法律思想的比較,尋找歷史中的差異與暗合,以求教于史學界。 “無因不成果”,羅馬人在從原始社會向古代社會的轉(zhuǎn)變過程中,簡單商品經(jīng)濟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沖破了原始的生產(chǎn)公有制,建立了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基礎的財產(chǎn)私有制。這大大張揚了個人主體權利意識,形成了“公民社會”,構架了羅馬社會中權利和權力相互制衡的體系,奠定了古羅馬共和國進行法治建設的最基本的條件,并通過與其它民族尤其是希臘人的交流,吸收了先進的立法思想和手段。 羅馬人在共和國的前三個世紀里,通過平民與貴族的不斷斗爭,培養(yǎng)了公民的親法意識,形成了法律至上的觀念,劃清了國家和社會的界限,防止了公權力對私權利的干涉;而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也完成了政治體制的法治化過程,形成了執(zhí)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會三權制衡體制,保證了法治建設的順利進行;而在隨后的幾個世...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導言
一 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條件
1、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經(jīng)濟條件
2、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政治條件
3、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社會條件
4、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外來條件
二 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羅馬共和國的平民與貴族的斗爭
2、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的法治化
(1) 發(fā)達成熟的公民社會
(2) 國家的最高行政長官—執(zhí)政官
(3) 精英統(tǒng)治—元老院的權力地位
(4) 羅馬法治建設的深厚群眾基礎—人民大會
3、市民法到萬民法—私法體系的建立
三 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的衰敗
四 中國古代的“依法治國”與古羅馬共和國的“法治”
1、二者之間的差異
(1) 權利本位與權力本位
(2) 公法與私法
2、二者之間的暗合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論中西方上古社會的平民階層[J]. 楊師群. 學術月刊. 2004(11)
[2]論羅馬共和國的制度建設[J]. 蘭奇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4(01)
[3]古代羅馬共和國憲制探源——世界第一次立憲主義的實驗[J]. 張學仁. 法學評論. 2002(05)
[4]西方法治產(chǎn)生的深層歷史根源、當代挑戰(zhàn)及其啟示——對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視角的重新審視[J]. 馬長山.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1(06)
[5]《法經(jīng)》與《十二銅表法》之比較研究[J]. 于語和,董躍. 南開學報. 2000(04)
[6]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J]. 姚建宗.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7(02)
[7]試論古代的民主與共和[J]. 施治生. 世界歷史. 1997(01)
[8]試析羅馬法學家的法哲學[J]. 張乃根.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4)
[9]市民社會的兩個傳統(tǒng)及其在現(xiàn)代的匯合[J]. 方朝暉. 中國社會科學. 1994(05)
[10]市民社會與市民法——民法的調(diào)整對象研究[J]. 徐國棟. 法學研究. 1994(04)
本文編號:3443579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導言
一 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條件
1、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經(jīng)濟條件
2、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政治條件
3、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社會條件
4、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形成的外來條件
二 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羅馬共和國的平民與貴族的斗爭
2、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的法治化
(1) 發(fā)達成熟的公民社會
(2) 國家的最高行政長官—執(zhí)政官
(3) 精英統(tǒng)治—元老院的權力地位
(4) 羅馬法治建設的深厚群眾基礎—人民大會
3、市民法到萬民法—私法體系的建立
三 古羅馬共和國法治建設的衰敗
四 中國古代的“依法治國”與古羅馬共和國的“法治”
1、二者之間的差異
(1) 權利本位與權力本位
(2) 公法與私法
2、二者之間的暗合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論中西方上古社會的平民階層[J]. 楊師群. 學術月刊. 2004(11)
[2]論羅馬共和國的制度建設[J]. 蘭奇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4(01)
[3]古代羅馬共和國憲制探源——世界第一次立憲主義的實驗[J]. 張學仁. 法學評論. 2002(05)
[4]西方法治產(chǎn)生的深層歷史根源、當代挑戰(zhàn)及其啟示——對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視角的重新審視[J]. 馬長山.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1(06)
[5]《法經(jīng)》與《十二銅表法》之比較研究[J]. 于語和,董躍. 南開學報. 2000(04)
[6]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J]. 姚建宗.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7(02)
[7]試論古代的民主與共和[J]. 施治生. 世界歷史. 1997(01)
[8]試析羅馬法學家的法哲學[J]. 張乃根.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4)
[9]市民社會的兩個傳統(tǒng)及其在現(xiàn)代的匯合[J]. 方朝暉. 中國社會科學. 1994(05)
[10]市民社會與市民法——民法的調(diào)整對象研究[J]. 徐國棟. 法學研究. 1994(04)
本文編號:34435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4435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