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哈特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研究述評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19:30
由于布克哈特自身思維和文本語境的獨特性,加之其遺稿在編譯過程中的時間延遲與版本差異,迄今為止他的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尚未得到系統(tǒng)展現(xiàn)。一個多世紀以來,西方學界在布氏歷史理論的前提、內(nèi)涵和性質上主要討論了其反形而上學與個體主義、歷史悲觀主義與歷史延續(xù)性,以及布氏在古典與后現(xiàn)代之間的定位問題。同時,西方學界在布氏史學理論上主要討論了布氏文化史與蘭克政治史的關聯(lián)、布氏的歷史理解與闡釋及其對歷史知識理論的傳承,以及布氏藝術史中的隱喻、表現(xiàn)與經(jīng)驗問題。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學界對布氏關注度的不斷提升,當前進一步深入和擴展對布克哈特的研究,對于我們重建歷史理性和歷史客觀性具有一定的意義。
【文章來源】:史學月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西方學界對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研究
1.反形而上學與個體主義: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前提基礎
2.歷史悲觀主義與歷史延續(xù)性: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核心內(nèi)涵
3.前現(xiàn)代還是后現(xiàn)代: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歷史地位
三西方學界對布克哈特史學理論的研究
1.文化與政治:布克哈特與蘭克史學之間的張力
2.歷史理解與闡釋:布克哈特與歷史知識理論
3.隱喻、表現(xiàn)與經(jīng)驗:后現(xiàn)代史學理論視閾下的布克哈特
四中國研究布克哈特的歷程、意義與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實證史學概念辨異與觀念考源[J]. 卓立. 江海學刊. 2019(01)
[2]《從“直書”到“求真”——清季民初“新史學”知識論轉型的觀念史考釋》(《天津社會科學》2018年第 4 期)[J]. 卓立,楊晶. 史學史研究. 2018(04)
[3]布克哈特對啟蒙史學的顛轉[J]. 劉小楓.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4]后-后現(xiàn)代史學理論:一種可能的新范式[J]. 董立河. 史學史研究. 2014(04)
[5]論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希臘文化史研究——兼評《希臘人和希臘文明》[J]. 王大慶. 史學理論研究. 2009(02)
[6]布克哈特和他的文化史研究——以《君士坦丁大帝時代》為中心[J]. 黃洋.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6)
[7]布克哈特文藝復興觀念與藝術史[J]. 曹意強. 新美術. 2006(02)
[8]論歷史理性在古代中國的發(fā)生[J]. 劉家和. 史學理論研究. 2003(02)
[9]圖像與歷史——哈斯克爾的藝術史觀念和研究方法(二)[J]. 曹意強. 新美術. 2000(01)
[1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的文藝復興研究[J]. 王挺之.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01)
本文編號:3436717
【文章來源】:史學月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西方學界對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研究
1.反形而上學與個體主義: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前提基礎
2.歷史悲觀主義與歷史延續(xù)性: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核心內(nèi)涵
3.前現(xiàn)代還是后現(xiàn)代:布克哈特歷史理論的歷史地位
三西方學界對布克哈特史學理論的研究
1.文化與政治:布克哈特與蘭克史學之間的張力
2.歷史理解與闡釋:布克哈特與歷史知識理論
3.隱喻、表現(xiàn)與經(jīng)驗:后現(xiàn)代史學理論視閾下的布克哈特
四中國研究布克哈特的歷程、意義與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實證史學概念辨異與觀念考源[J]. 卓立. 江海學刊. 2019(01)
[2]《從“直書”到“求真”——清季民初“新史學”知識論轉型的觀念史考釋》(《天津社會科學》2018年第 4 期)[J]. 卓立,楊晶. 史學史研究. 2018(04)
[3]布克哈特對啟蒙史學的顛轉[J]. 劉小楓.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4]后-后現(xiàn)代史學理論:一種可能的新范式[J]. 董立河. 史學史研究. 2014(04)
[5]論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希臘文化史研究——兼評《希臘人和希臘文明》[J]. 王大慶. 史學理論研究. 2009(02)
[6]布克哈特和他的文化史研究——以《君士坦丁大帝時代》為中心[J]. 黃洋.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6)
[7]布克哈特文藝復興觀念與藝術史[J]. 曹意強. 新美術. 2006(02)
[8]論歷史理性在古代中國的發(fā)生[J]. 劉家和. 史學理論研究. 2003(02)
[9]圖像與歷史——哈斯克爾的藝術史觀念和研究方法(二)[J]. 曹意強. 新美術. 2000(01)
[1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的文藝復興研究[J]. 王挺之.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01)
本文編號:34367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4367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