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1 15:24
錢穆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史學家,其思想帶有鮮明的民族本位色彩。其早期學術注重于諸子之學的義理發(fā)揮,后終以考證之作《劉向歆父子年譜》揚名史壇。此后數(shù)年間,錢穆著述不斷,不出考證范疇,且多發(fā)表于顧頡剛主編的《燕京學報》,并被收入《古史辨》中,起到了為顧頡剛發(fā)起的疑古辨?zhèn)芜\動壯大聲勢的作用。從而一時之間,被胡適、傅斯年、顧頡剛等實證派史家引為同道。但隨著內憂外患局勢的加重,錢穆學術地位的日漸提高,其獨立思想意識日漸明顯,遂開始對實證派史學的學術宗旨、方法與實踐進行批評。直至1940年,發(fā)表《國史大綱》一書,他點評當代史學流派,皆甚為不滿,闡釋了自己的民族本位思想,也站到了當時的史壇主流,即實證派史家的對立面。此為錢穆學術轉變的一大要事。此后,錢穆回歸自己所熱衷的義理之學,開始為飽受指摘的中國歷史文化鳴不平,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實價值。其思想的民族本位色彩亦更加濃厚,似與“國粹派”諸君相近。1949年,大陸政局劇變,錢穆不認同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唯物史觀,亦與追隨國民政府退往臺灣的“實證派”史家存有芥蒂。故而,他滯留香港,歷盡艱辛,篳路藍縷般的創(chuàng)辦了新亞學院,自立學統(tǒng),教學授徒,掀起了中國學術史上的...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錢穆在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史中的地位
二 關于錢穆學術的研究
三 論文的基本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
第1章 史學新思潮及其對錢穆的影響
1.1 新史學思潮
1.2 實證派史學思潮
1.3 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潮
第2章 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形成
2.1 家世影響與青年治學
2.1.1 走上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道路
2.1.2 《劉向歆父子年譜》的發(fā)表
2.1.3 錢穆與《古史辨》
2.2 民族本位思想的形成
2.2.1 民族本位思想形成的時代與學術背景
2.2.2 《國史大綱》中所蘊含的民族本位史學思想
2.2.3 《國史大綱》的價值
第3章 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內涵和特征
3.1 以道德精神為核心的文化歷史觀
3.2 中國歷史文化優(yōu)越論
3.2.1 對錢穆“中國歷史文化優(yōu)越論”的認識
3.2.2 對錢穆“中國歷史文化優(yōu)越論”的評價
3.3 以歷史知識培養(yǎng)國民的思想道德
第4章 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價值反思
4.1 高揚民族主義在救亡圖存時期的積極意義
4.2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呵護過甚在當下的消極意義
4.3 關于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評價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房謀杜斷?——論錢穆與顧頡剛的分野[J]. 鄭善慶. 書屋. 2010(08)
[2]近二十年中國大陸學界關于錢穆學術思想研究的新取向[J]. 梁民愫,戴睛.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9(04)
[3]“國學熱”現(xiàn)象的理性探析[J]. 胡可濤,葛維春.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4]1935年的錢穆[J]. 張京華. 中國圖書評論. 2007(11)
[5]錢穆與新考據(jù)派關系略論——以錢穆與傅斯年的交往為考察中心[J]. 陳勇.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6]文化衛(wèi)道與政治抉擇——以徐復觀、錢穆為例的討論[J]. 任劍濤. 文史哲. 2007(02)
[7]錢穆的中西文化差異觀[J]. 鄭淑婷. 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8]試評顧頡剛與錢穆的友情和學術交流——兼談當前文明起源的爭論[J]. 顧德融.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06(12)
[9]抗戰(zhàn)時期錢穆的文化復興思想及評價[J]. 鄭大華. 齊魯學刊. 2006(02)
[10]從《劉向歆父子年譜》看錢穆的史學理念[J]. 李帆. 史學史研究. 2005(02)
本文編號:2991410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錢穆在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史中的地位
二 關于錢穆學術的研究
三 論文的基本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
第1章 史學新思潮及其對錢穆的影響
1.1 新史學思潮
1.2 實證派史學思潮
1.3 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潮
第2章 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形成
2.1 家世影響與青年治學
2.1.1 走上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道路
2.1.2 《劉向歆父子年譜》的發(fā)表
2.1.3 錢穆與《古史辨》
2.2 民族本位思想的形成
2.2.1 民族本位思想形成的時代與學術背景
2.2.2 《國史大綱》中所蘊含的民族本位史學思想
2.2.3 《國史大綱》的價值
第3章 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內涵和特征
3.1 以道德精神為核心的文化歷史觀
3.2 中國歷史文化優(yōu)越論
3.2.1 對錢穆“中國歷史文化優(yōu)越論”的認識
3.2.2 對錢穆“中國歷史文化優(yōu)越論”的評價
3.3 以歷史知識培養(yǎng)國民的思想道德
第4章 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價值反思
4.1 高揚民族主義在救亡圖存時期的積極意義
4.2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呵護過甚在當下的消極意義
4.3 關于錢穆民族本位思想的評價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房謀杜斷?——論錢穆與顧頡剛的分野[J]. 鄭善慶. 書屋. 2010(08)
[2]近二十年中國大陸學界關于錢穆學術思想研究的新取向[J]. 梁民愫,戴睛.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9(04)
[3]“國學熱”現(xiàn)象的理性探析[J]. 胡可濤,葛維春.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4]1935年的錢穆[J]. 張京華. 中國圖書評論. 2007(11)
[5]錢穆與新考據(jù)派關系略論——以錢穆與傅斯年的交往為考察中心[J]. 陳勇.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6]文化衛(wèi)道與政治抉擇——以徐復觀、錢穆為例的討論[J]. 任劍濤. 文史哲. 2007(02)
[7]錢穆的中西文化差異觀[J]. 鄭淑婷. 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8]試評顧頡剛與錢穆的友情和學術交流——兼談當前文明起源的爭論[J]. 顧德融.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06(12)
[9]抗戰(zhàn)時期錢穆的文化復興思想及評價[J]. 鄭大華. 齊魯學刊. 2006(02)
[10]從《劉向歆父子年譜》看錢穆的史學理念[J]. 李帆. 史學史研究. 2005(02)
本文編號:29914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9914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