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世紀絲綢之路考古發(fā)現(xiàn)與中外文化交流 ——以瓷器運銷與伊斯蘭文化傳播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20:00
經(jīng)歷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和政權(quán)更迭,北宋王朝對西域的經(jīng)營已力不從心,西北地區(qū)在五代十國混亂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被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把控,絲綢之路的輝煌遠不及漢唐。12-14世紀隨著蒙古族的崛起和擴張,蒙古帝國的疆域不斷擴大,最盛時期到達地中海沿岸,政權(quán)統(tǒng)一和交通驛站的設(shè)立使得絲綢之路重新暢通?傮w來看,10-14世紀絲綢之路上政權(quán)林立、民族多樣的背景促進了彼此之間的文化交融,相較于商品貿(mào)易,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繁榮與文化交流更引人注目。自絲綢之路的概念提出以來,關(guān)于絲綢之路的相關(guān)研究層出不窮。隨著學術(shù)界對于此研究的深入,絲綢之路作為單純的道路概念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界研究的要求,而其作為由道路輻射形成的區(qū)域概念開始成為共識,這個區(qū)域包含了我國西北地區(qū)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五個省份,境外包括亞洲腹地的中亞五國,以及絲綢之路延伸的西亞和北非地區(qū)。本文旨在以上述區(qū)域為研究范圍,通過對絲綢之路沿線考古陳果的分析和探討,結(jié)合文獻記載、實地考察以及ARCGIS技術(shù)等方法,復原10-14世紀絲綢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文章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交代論文的立論依據(jù)、研究方案以及相關(guān)概念界定的...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10-14世紀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跡統(tǒng)計圖??1芮傳明:《絲綢之路研究入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頁
墓葬、窖藏等文化遺跡,各省因其地理位置、歷史狀況以及挖掘研究狀況略有不?^??同。(如圖1-1)??160??139??140?A??120?111?_??100?的■??80?74?70?69?pl?=??自?61?m?S4?60?巨?Si??;I?y??#?^?^?^??□適址s杗敦建筑n墓葬窖1??圖1-1?10-14世紀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跡統(tǒng)計圖??1芮傳明:《絲綢之路研究入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頁。??2?(日)長澤和俊著,鐘美珠譯:《絲綢之路史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1頁。??19??
?圖1-3?10-14世紀絲路西段文化遺跡分布狀況??就伊斯蘭教遺跡方面而言(如圖1-3),公元750年以阿拔斯人和什葉派為??代表的貴族創(chuàng)建了阿拔斯王朝(750-1258),隨后阿拉伯帝國逐漸到達鼎盛階段,??雖然之后阿拉伯帝國有所瓦解,但是每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都延續(xù)了伊斯蘭信仰。1阿??拉伯帝國對伊斯蘭教的大肆傳播,使得絲路西段廣為流布著伊斯蘭文化遺跡。在??絲路最西端埃及,法蒂瑪王朝.(909-1171)、馬穆魯克王朝(1250-1517)時期遺??留了大量的伊斯蘭遺址;敘利亞和伊拉克也擁有一部分伊斯蘭建筑遺存;土耳其??的遺址皆為塞爾柱帝國(1037-1194)時期修建;同為塞爾柱帝國時期的清真寺??在伊朗也得到了保留,但伊朗境內(nèi)還存在古爾王朝(1148-1215)以及伊爾汗國??時期的清真寺遺跡;阿富汗地區(qū)的伊斯蘭遺跡主要為哥疾寧王朝(962-1186)、??和古爾王朝(1148-1215)時期所修建,同為哥疾寧王朝(962-1186)統(tǒng)治地帶??的巴基斯坦也遺留了很多這一時期的清真寺建筑;從古爾王朝獨立的德里蘇丹國??(1206?1526)在13-14世紀一直統(tǒng)治著印度河流域,在其統(tǒng)治期間,修建了為??數(shù)眾多的清真寺并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中亞五國也廣泛分布著許多伊斯蘭文化遺??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GIS技術(shù)與二千年絲綢之路道路復原研究的新思路[J]. 張萍.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17(02)
[2]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shè)的構(gòu)想及其價值與意義[J]. 張萍.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3]文物考古學視野下的遼代絲綢之路[J]. 楊蕤.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2)
[4]窖藏所見耀州窯瓷器(上篇)[J]. 杜文. 收藏. 2015(03)
[5]環(huán)阿勒泰草原絲綢之路文化的變遷及啟示[J]. 粟迎春. 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4(04)
[6]陜西出土的磁州窯類型陶瓷[J]. 杜文. 收藏. 2014(21)
[7]遼代對草原絲綢之路的控制與經(jīng)營[J]. 武玉環(huán),程嘉靜. 求索. 2014(07)
[8]“數(shù)字人文”與歷史地理信息化研究[J]. 陳剛. 南京社會科學. 2014(03)
[9]伊朗、土耳其所藏元青花瓷探微[J]. 俞芳潔. 四川文物. 2010(05)
[10]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時期遺址分布的空間考察[J]. 滕銘予.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4)
博士論文
[1]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 劉建國.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07
[2]青花瓷與中外文化交流[D]. 蘇沛權(quán)(Sou Pui Kun).暨南大學 2005
[3]西北佛教歷史文化地理研究[D]. 介永強.陜西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安徽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通道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D]. 孫偉.南京大學 2013
[2]GIS輔助下的紅山文化研究[D]. 王向.吉林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36228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10-14世紀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跡統(tǒng)計圖??1芮傳明:《絲綢之路研究入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頁
墓葬、窖藏等文化遺跡,各省因其地理位置、歷史狀況以及挖掘研究狀況略有不?^??同。(如圖1-1)??160??139??140?A??120?111?_??100?的■??80?74?70?69?pl?=??自?61?m?S4?60?巨?Si??;I?y??#?^?^?^??□適址s杗敦建筑n墓葬窖1??圖1-1?10-14世紀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跡統(tǒng)計圖??1芮傳明:《絲綢之路研究入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頁。??2?(日)長澤和俊著,鐘美珠譯:《絲綢之路史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1頁。??19??
?圖1-3?10-14世紀絲路西段文化遺跡分布狀況??就伊斯蘭教遺跡方面而言(如圖1-3),公元750年以阿拔斯人和什葉派為??代表的貴族創(chuàng)建了阿拔斯王朝(750-1258),隨后阿拉伯帝國逐漸到達鼎盛階段,??雖然之后阿拉伯帝國有所瓦解,但是每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都延續(xù)了伊斯蘭信仰。1阿??拉伯帝國對伊斯蘭教的大肆傳播,使得絲路西段廣為流布著伊斯蘭文化遺跡。在??絲路最西端埃及,法蒂瑪王朝.(909-1171)、馬穆魯克王朝(1250-1517)時期遺??留了大量的伊斯蘭遺址;敘利亞和伊拉克也擁有一部分伊斯蘭建筑遺存;土耳其??的遺址皆為塞爾柱帝國(1037-1194)時期修建;同為塞爾柱帝國時期的清真寺??在伊朗也得到了保留,但伊朗境內(nèi)還存在古爾王朝(1148-1215)以及伊爾汗國??時期的清真寺遺跡;阿富汗地區(qū)的伊斯蘭遺跡主要為哥疾寧王朝(962-1186)、??和古爾王朝(1148-1215)時期所修建,同為哥疾寧王朝(962-1186)統(tǒng)治地帶??的巴基斯坦也遺留了很多這一時期的清真寺建筑;從古爾王朝獨立的德里蘇丹國??(1206?1526)在13-14世紀一直統(tǒng)治著印度河流域,在其統(tǒng)治期間,修建了為??數(shù)眾多的清真寺并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中亞五國也廣泛分布著許多伊斯蘭文化遺??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GIS技術(shù)與二千年絲綢之路道路復原研究的新思路[J]. 張萍.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17(02)
[2]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shè)的構(gòu)想及其價值與意義[J]. 張萍.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3]文物考古學視野下的遼代絲綢之路[J]. 楊蕤.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2)
[4]窖藏所見耀州窯瓷器(上篇)[J]. 杜文. 收藏. 2015(03)
[5]環(huán)阿勒泰草原絲綢之路文化的變遷及啟示[J]. 粟迎春. 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4(04)
[6]陜西出土的磁州窯類型陶瓷[J]. 杜文. 收藏. 2014(21)
[7]遼代對草原絲綢之路的控制與經(jīng)營[J]. 武玉環(huán),程嘉靜. 求索. 2014(07)
[8]“數(shù)字人文”與歷史地理信息化研究[J]. 陳剛. 南京社會科學. 2014(03)
[9]伊朗、土耳其所藏元青花瓷探微[J]. 俞芳潔. 四川文物. 2010(05)
[10]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時期遺址分布的空間考察[J]. 滕銘予.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4)
博士論文
[1]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 劉建國.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07
[2]青花瓷與中外文化交流[D]. 蘇沛權(quán)(Sou Pui Kun).暨南大學 2005
[3]西北佛教歷史文化地理研究[D]. 介永強.陜西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安徽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通道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D]. 孫偉.南京大學 2013
[2]GIS輔助下的紅山文化研究[D]. 王向.吉林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362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9362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