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壬辰倭亂后中朝日關系演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5 00:58
【摘要】:1592—1598年間爆發(fā)的“萬歷援朝抗倭”戰(zhàn)爭是東北亞國際關系史上的大事件。戰(zhàn)爭不僅持續(xù)八年之久,且中國、朝鮮、日本三個東北亞國家均卷入這場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之長、范圍之大、影響之深遠,都使其成為三國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戰(zhàn)后,三國國內(nèi)政權皆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三國間的國際關系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戰(zhàn)爭最后以明日間的議和告終,而朝鮮在險些遭受日本侵略而“滅國”后,竟然也在短時間內(nèi)同日本議和復交,并且在幾年內(nèi)恢復了外交、經(jīng)濟往來,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本文將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對壬辰倭亂戰(zhàn)后朝鮮、日本間的議和復交、明朝東亞封貢體系在戰(zhàn)后的延續(xù),以及東北亞國際格局的走向加以剖析,進而分析壬辰倭亂及其戰(zhàn)后議和在古代東北亞國際關系史上的轉折性意義。全文除緒論外,共分為三章:第一章,戰(zhàn)后日本向朝鮮議和的動因及明朝的態(tài)度。本章主要介紹壬辰倭亂后,日本力求同朝鮮恢復外交往來的原因及早期過程。戰(zhàn)后朝鮮日本議和交涉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耗時較長,雖未直接達成復交,但朝日間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日本在議和過程中始終秉持“恩威并施”的原則,從政治、經(jīng)濟以及朝鮮戰(zhàn)俘等各個方面都不斷給朝鮮方面施加壓力,使朝鮮方面的態(tài)度不斷發(fā)生改變。與此同時,明朝在意識到日本戰(zhàn)后積極同朝鮮議和之后,并未采取警覺的制止措施,而是在自身不同日本議和的前提下,對朝日間的議和采取“不干涉”政策。這也是朝日復交能夠最終達成的重要因素。第二章,議和后期朝鮮態(tài)度的轉變以及雙方的議和。朝日間的議和,前期朝鮮采取的是較為消極的態(tài)度,但后期發(fā)生了較為大的轉變,并最終于1607年同日本達成官方的外交往來。朝鮮能夠最終同意復交主要是出于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鑒于滯留日本的朝鮮被擄人所帶回的情報以及日本在書信中多次提到的軍事威脅,朝鮮出于外交安全的考慮,擔心日本再次來犯,故而同意與日本建立外交盟約;對馬島一直是朝鮮與日本溝通的橋梁,在朝日關系緩和修復的過程中,對馬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三章,朝日恢復邦交與東北亞國際關系的演變。后金的崛起無疑是東北亞國際關系中的新興力量。加上其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橫亙在明與朝鮮溝通的要道之上;而后金的快速壯大使之成為重建往來關系的朝鮮、日本均不能忽視的重要力量,進而成為影響東北亞國際關系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朝鮮日本都是東亞封貢體系的成員,面對封貢中心的政權更迭,雙方也各有其態(tài)度,但朝鮮日本復交絕對是影響東北亞國際關系史的重要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K3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海英;;毛國科使日考——兼談萬歷援朝東征后期的和議問題[J];明史研究論叢;2014年02期

2 商傳;;明萬歷援朝抗倭后朝鮮社會秩序再建——韓國文獻《社約輯錄》研究[J];求是學刊;2014年05期

3 董興華;;從“壬辰倭亂”看16世紀的東亞國際格局[J];滄桑;2013年04期

4 劉永連;;《韓國歷代文集叢書》中的壬辰戰(zhàn)爭史料[J];東北史地;2013年02期

5 王翔宇;;“萬歷援朝”的東亞國際關系透視[J];日本研究;2012年04期

6 玄花;;薩爾滸之戰(zhàn)前后明對朝鮮政策探微[J];蘭臺世界;2012年28期

7 魏鵬;顏廷宏;;壬辰戰(zhàn)爭前后明政府決策失誤探究[J];北方論叢;2011年03期

8 劉寶全;;壬辰倭亂時期的朝鮮《朝天錄》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2期

9 松浦章;鄭潔西;;萬歷年間的壬辰倭亂和福建海商提供的日本情報[J];明史研究論叢;2010年00期

10 石少穎;;試論“壬辰倭亂”中明朝與朝鮮對日本“封貢”問題的交涉[J];許昌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放;朝鮮與女真、滿族諸政權關系變遷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2 金炳鎮(zhèn);14世紀-17世紀中葉朝鮮對明和日本貿(mào)易關系史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蒙蒙;壬辰倭亂前夕朝鮮王朝對明、日交往政策的“搖擺性”(1587-1592年)[D];暨南大學;2015年

2 江佳麗;抗倭援朝時期明、鮮與明內(nèi)部矛盾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3 金民主;薩爾滸之戰(zhàn)前后朝鮮光海君兩端外交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4 劉婷婷;薩爾滸之戰(zhàn)中的朝鮮援軍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5 劉吉國;試析1616-1644年朝鮮對明、后金(清)的外交政策[D];延邊大學;2012年

6 李長宏;朝鮮光海君在位期間內(nèi)外舉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淑棟;1592-1638年間滿清與朝鮮的政治關系[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8 王燕杰;朝鮮光海君時期對明、后金“兩端外交”政策探析[D];山東大學;2008年

9 盛雪雁;十七、十八世紀中日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谷慶濤;日本型“華夷思想與華夷秩序體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557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557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0f3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