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朝俄密約”事件與中朝宗藩關系的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0-04-15 03:07
【摘要】:1840年,清政府被迫打開緊閉的國門,逐漸卷入資本主義的浪潮之中。在列強的侵擾之下,經歷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的晚清政府不僅實力大大衰退,其作為宗主國的權威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日益崛起的西方列強勢力紛紛涌入東亞,嚴重沖擊了中國幾百年來維系的傳統(tǒng)的宗藩關系。為了穩(wěn)固日漸崩塌的宗主國地位,維護日漸瓦解的宗藩關系,晚清政府對其藩屬國朝鮮的政策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起初的清政府堅持“俱不干涉朝鮮內政外交”的傳統(tǒng)宗藩體制,在面對日俄對朝鮮的實質性威脅后轉而勸導朝鮮“以夷制夷”,而隨著朝鮮危機的日益加深,清廷對朝鮮政府又轉向“強加干涉”的政策。另一方面,被迫開放門戶的朝鮮政府面對各國列強的紛紛侵擾和宗主國清廷的強權干涉,逐漸意識到晚清政府實力的嚴重衰退,應當尋找更為強大的力量作為自己的保護傘。為了擺脫清政府的強壓,朝鮮統(tǒng)治集團中的親俄派主張“引俄自衛(wèi)”,將俄國作為新的靠山,而沙俄政府對朝鮮的覬覦早已有之,朝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沙俄一直對其別有企圖,適值朝鮮政府尋求外力保護,雙方一拍即合,繼而發(fā)生了兩次“朝俄密約”事件。朝鮮政府在穆麟德的積極勸說下,試圖同俄國簽訂秘密協(xié)議,然而此番行動被意外發(fā)現,第一次“朝俄密約”事件告一段落。密約事件后,袁世凱入朝并實行了一系列高壓干涉政策,引起朝方不滿情緒,于是再度策劃背離清政府的計劃,被袁世凱問責,朝鮮政府以“小人造假”推脫責任,第二次“朝俄密約”事件以“暫就了結”結束。雖然兩次“密約”事件最后都以失敗告終,且李鴻章表現出對事件不做過多深究的態(tài)度,但是朝鮮政府高層所表現出來的對清王朝的背離傾向,使晚清政府感到了對朝鮮的統(tǒng)治危機。李鴻章深知對朝鮮的政策已經不得不做出相應改變了,不僅確立了對朝全面干涉措施,還賦予袁世凱極大的權限干預朝鮮事務,對朝鮮實行了內政外交更加強勢的干涉,加深了中朝之間的裂痕,加劇惡化了中朝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K252;K312.34
本文編號:2628059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K252;K312.34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曉光;近代中國民族國家構建視野下的中朝宗屬關系衍變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年
2 盛利;清朝對朝鮮外交體制變通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關系嬗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機像;袁世凱與中朝宗藩關系[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28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6280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