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政史中超然主義的興起與衰落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12:38
【摘要】: 本文主要以伊藤博文與山縣有朋為中心,研究明治中期“超然主義”的整個歷程,即從“超然主義”的興起(1889年憲法發(fā)布之時黑田清隆的“超然主義”演說)到“超然主義”的失敗(1900年伊藤博文的立憲政友會成立)。 從伊藤博文主導制定明治憲法的行為本身來看,就說明他不是一個“超然主義者”。黑田清隆和山縣有朋的“超然主義”表示不打算與民黨合作,想以藩閥集團為主支撐明治政府的態(tài)度,其中明顯包含了藩閥政治家對民黨的蔑視與保守傾向。但是通過第一屆帝國議會的攻防,“超然主義”顯示出了它的空想性。由于伊藤博文的組黨計劃得不到政府高層的支持,所以伊藤轉(zhuǎn)而謀求與自由黨土佐派的提攜,這是對“超然主義”在事實上的抵抗。而徹底的“超然主義使徒”山縣此時亦組建政府黨,將大成會組成國民協(xié)會。在經(jīng)過九次議會之后,伊藤與自由黨之間公然提攜,表明了伊藤博文在實踐上對山縣有朋的反對。同時,自由黨總裁板垣的入閣表示政黨開始接近權(quán)力,已經(jīng)一腳跨入政府的大門。松隈聯(lián)立內(nèi)閣的成立表示,在明治憲法體制下,藩閥不能無視民黨的存在,只是此時的聯(lián)立尚未固定化,在遇到各自切身利益之時就互不相讓。伊藤博文第三次組閣后,開始第二次實施自己的組黨計劃,最后由于實業(yè)家的不支持、山縣系官僚的反對以及憲政黨的出現(xiàn),伊藤暫時放棄了組黨計劃,但是伊藤迫使山縣不得不接受憲政黨組閣,形成了政黨內(nèi)閣的事實,這標志著“超然主義”的衰落。其后,山縣組成純乎“超然內(nèi)閣”,開始加強官僚和軍隊的后方,盡管山縣守住了官僚與軍隊的陣地,但是卻將此外的權(quán)力悉數(shù)留給政黨。最后,在伊藤的主導之下,與憲政黨聯(lián)合成立立憲政友會,組成了正式的政府友黨,“超然主義”徹底失敗。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313.4
本文編號:2586984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313.4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東;;明治時期的藩閥與政黨——以民意為中心[J];外國問題研究;2013年01期
,本文編號:2586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869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