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時期印度人移民馬來亞的原因及其影響研究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課題“認同的困境——馬來西亞的印裔穆斯林研究”(2011Y131) 2010年云南大學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重點資助項目“中國—東盟關系與美國—東盟關系比較之研究”
【分類號】:K33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英;現代本體論:從馬克思到20世紀西方哲學[J];北方論叢;2000年05期
2 劉忠?guī)r;;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和諧思想的當代意義[J];長白學刊;2007年02期
3 張燕喜;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論斷與我國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探討[J];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10期
4 林鋒;;《1844年手稿》的邏輯主線究竟是什么?——兼評“兩種邏輯論”[J];東岳論叢;2006年04期
5 林鋒;;人類學筆記,還是國家與文明起源筆記——二答葉志堅先生[J];東岳論叢;2007年04期
6 廖小琴;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質量[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金一虹;城市化──婦女發(fā)展的又一機遇與挑戰(zhàn)[J];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06期
8 楊力;法律秩序的功能限度與社會拒絕之補救[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向光勝;江澤民科技創(chuàng)新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脈絡[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劉素娟;;馬克思人權批判理論的三個向度[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和;保險投資創(chuàng)新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丁小強;中國國有企業(yè)產權制度設計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楊民;工業(yè)化與新型工業(yè)化的深層次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賀玉高;霍米·芭芭的雜交性理論與后現代身份觀念[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玲;人力資源價值評估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6年
6 高云涌;社會關系的邏輯[D];吉林大學;2006年
7 邱戈;大眾傳播的文化斷裂論當代中國媒介的身份危機[D];浙江大學;2006年
8 姜佑福;論馬克思與黑格爾“歷史觀念”的基本差別[D];復旦大學;2006年
9 裴婷婷;中國少數民族人權保障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10 李輝;西方馬克思主義消費文化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宇;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哲學考察[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2 唐安志;唐代庶民地主家庭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浪;高職《畜產品加工》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安玉娟;論皮特時期英國對印度政策的調整[D];吉林大學;2005年
5 徐剛;賒欠經營歷史、理論基礎及在寧夏地區(qū)的新實踐[D];寧夏大學;2005年
6 郭衛(wèi)紅;論中國現實社會弱勢群體的政治參與[D];吉林大學;2005年
7 肖麗敏;印度教宗教社會改革組織圣社的改革思想和近代活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群;試析英屬印度文官制度的嬗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謝敏華;淺析甘地思想的復雜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崔金寧;印度教育現代化的歷史演進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壽春;;為日本效忠的“印度大隊”[J];環(huán)球軍事;2010年04期
2 彭j9智;;1857年印度反英大起義前夜的社會}摷煤蜄巬關系[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7年03期
3 王春良;;甘地的“手工紡織”運動[J];歷史教學問題;1958年03期
4 夏玉清;孔慧;;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在新加坡的印度人[J];世界民族;2011年03期
5 王純;試論甘地與國大黨的關系問題[J];史學月刊;1985年02期
6 肖德芳;;二戰(zhàn)后英國從印度撤退的原因剖析[J];宜賓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7 駱清華;;印度人與茶的曠世緣份[J];茶.健康天地;2010年04期
8 葉·茹可夫;于深;;關于圣雄甘地的歷史作用——致“新時代”周刊編輯部[J];歷史教學;1956年10期
9 P.C.喬希;陳成章;;印度1857年大起義失敗的原因[J];歷史教學;1959年08期
10 楊冬云;;印度獨立以來社會發(fā)展狀況分析[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任鳴皋;;印度人民支援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活動[A];1945—1995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集[C];1995年
2 李達三;;甘地是應該肯定的歷史人物[A];河北省歷史學會一九八○年年會論文選[C];1980年
3 廖小健;;英國殖民政策與馬來亞馬華種族政黨聯盟的建立[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4 巫允明;;華夏文化對美洲印第安人古代文明和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峽兩岸昆侖文化考察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楊孔熾;;北美殖民時代的拉丁文法學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譚中;;中華文明“表現之秘”從何而來? “CHINDIA/中印大同”開發(fā)中國精神與物質文明的歷史運作[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7 白葉;;當代新加坡福建會館認同形態(tài)初探——以會訊為切入點[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楊牧之;發(fā)現印度[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金海;殖民地時期的美國[N];中國民族報;2007年
3 子雨;周年紀念著作潮并非全是應景之作[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馬敏;不毛之地變成富饒家園[N];西部時報;2006年
5 楊子;普京姓氏起源于意大利?[N];西部時報;2006年
6 楊牧之;尼赫魯用了很多筆墨說到玄奘[N];中華讀書報;2011年
7 比諾德·辛格(Binod Singh)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籍教師;在年輕人的思維中去殖民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林廣;移民與紐約城市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張愛民;美國多元文化主義起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萬曉宏;當代美國華人政治參與研究(1965至2004年)[D];暨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紅娜;移民美國的印度人研究(1965年以后)[D];鄭州大學;2011年
2 畢素紅;1965年以來美國印度移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冠輝;美國古巴移民融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鄭茗戈;教派主義與印度政治格局演變[D];云南大學;2010年
5 蔣蘭;美國在印度獨立過程中的政策1941.12-1947.8[D];鄭州大學;2010年
6 袁茜;1845-1849年愛爾蘭大饑荒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星;十九世紀中后期美國愛爾蘭移民與主流社會的沖突與適應[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楊成良;十九世紀美國的德意志與愛爾蘭移民比較[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9 葉瑩;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白領階層的形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宋林麗;美國“城市老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37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3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