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視角:美國三K黨研究的新進展
【作者單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
【基金】: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美國社會中層結構與文化失范——三K黨運動的個案研究”(11Bc011)的階段性成果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與“服務社會行動計劃:現(xiàn)當代非裔美國文明及其國際影響力研究”資助
【分類號】:K712;C913.68;D7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高世瑜;婦女史研究三議[J];婦女研究論叢;1997年03期
2 王希;近30年美國史學的新變化——埃里克·方納教授訪談錄[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3期
3 裔昭印;婦女史研究的興起與當代史學[J];學術月刊;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成;;敘述轉向與新舊之間的整合——新世紀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面臨的一個問題[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2 周采;;戰(zhàn)后美國教育史學發(fā)展趨勢[J];大學教育科學;2009年05期
3 岳嶺,張愛華;近20年秦漢婦女史研究綜述[J];南都學壇;2005年01期
4 裔昭印;張凱;路光輝;曹劍波;石慧;張靜;馮芳;柳思思;祝雨微;吳娟;李宏偉;陳佳寒;;論題:婦女史研究的興起與發(fā)展[J];歷史教學問題;2010年05期
5 蔡萌;;美國政治史研究的新趨向——讀肖恩·威蘭茨的《美國民主的興起》[J];美國研究;2009年04期
6 葉凡美;;美國早期史研究的新作——讀戈登·伍德的《自由的帝國:早期共和國歷史(1789~1815)》[J];美國研究;2012年02期
7 周采;20世紀美國教育史學的思考[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8 武翠紅;周采;;論勞倫斯·克雷明的教育史觀[J];當代教育科學;2008年23期
9 李劍鳴;論歷史學家在研究中的立場[J];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05期
10 劉文明;“新婦女史”在中國大陸的興起[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代洪亮;復興與發(fā)展:學術史視野中的中國社會史研究(1980-2010)[D];山東大學;2011年
2 徐良;美國“新左派”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學;2007年
4 顧麗華;兩漢婦女生活情態(tài)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焦杰;《易》《禮》《詩》對婦女的定位[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黎黎;清代婦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學;2010年
2 尹秀芳;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主義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獻花;近三十年來西方學者的中國婦女史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4 賈繼玉;早期拜占庭(4-6世紀初)紫衣女性地位評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曉鴻;漢代婦女生活探析[D];鄭州大學;2001年
6 韓琳琳;《禮記》與西漢社會[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菊香;新桂系時期廣西婦女發(fā)展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唐潔;跨越邊界——美國明代社會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周曉艷;美國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夏小娜;在新社會史與新文化史之間:戴維斯婦女史研究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松義;中國社會史研究五十年[J];中國史研究;1999年04期
2 定宜莊;對美國學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社會史的回顧[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00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藍t,
本文編號:2533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3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