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末期的“外夷”應對策略——以橫井小楠為中心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Black ship incident of 1853, Japan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ideological change. In this period, the Japanese ideological circles,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of "westernization", sought a suitabl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in the ideological entanglement of "ShiguoGuohuyi" and "Founding-Guohuyi", "respecting the Wangzhouyi" and "falling over the screen and hugging Yi". Among them, at the end of the curtain thinker Wang Jing Xiaonan's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 and "Huanyi theor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it still seems to have a certain enlightenment today.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日本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幕末維新期的日本國家意識研究》(12JJD770003)的階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0YJC770008)的支持
【分類號】:K313.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秀武;;《萬國公法》在明治初期的日本[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內藤俊彥;論橫井小楠“開國與殖產(chǎn)興業(yè)”的哲學[J];國際政治研究;1998年03期
3 趙德宇;日本“江戶鎖國論”質疑[J];南開學報;2001年04期
4 馮瑋;從“尊王攘夷”到“尊王擴張”──對日本近代國家戰(zhàn)略思想演變軌跡的探析[J];日本學刊;2002年02期
5 陳秀武;;日本幕末維新期的“三國同盟論”[J];史學集刊;2012年01期
6 李少軍;魏源、馮桂芬與橫井小楠對外觀之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7 島田虔次;方真;;黃宗羲·橫井小楠·孫文[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剛;國宇;;《海國圖志》與日本世界觀念的重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張向華;;中日韓近代面對外來侵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陳秀武;;近代日本多版本《萬國公法》考察[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周韜;;日本江戶時代“禁教”與“鎖國”體制的再探討[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年01期
5 張敏生;;從典故看《和文天祥正氣歌》的主題思想——兼與《正氣歌》作比較[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李曉燕;;日本鎖國新論[J];貴州文史叢刊;2010年01期
7 黎海波,陳澤文;"大歷史觀"下的明治維新[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李莉莉;;20世紀90年代以來魏源研究綜述[J];理論界;2007年03期
9 張巖;黃定天;;近代中、日、朝“被迫開國條約”之比較[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年09期
10 陳秀武;;“偽滿”建國思想的泛化宣傳——以《滿洲國政府公報》第一號、《弘宣》創(chuàng)刊號為中心[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2 白欣;西學傳入之初的中日測量術[D];西北大學;2006年
3 張永廣;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較研究(1860-1950)[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莉;關于吉田松陰尊王攘夷思想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1年
2 向金蓉;魏源的經(jīng)濟倫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3 米鋒;德川時代社會結構及思想變遷[D];吉林大學;2004年
4 盛雪雁;十七、十八世紀中日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鈞艷;近世中日西學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劉慶艷;馮桂芬的社會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遠春;會澤正志齋的“海防”思想[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年
8 王兵;蘭學的傳播發(fā)展及其對明治維新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姚春霞;德川幕府中前期的日中關系與長崎貿易[D];延邊大學;2009年
10 方宗瑋;試論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之差異[D];延邊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頌倫;;福澤諭吉中國政策觀的驟變——東洋盟主與脫亞入歐[J];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秀武;;論坂本龍馬的脫藩[J];外國問題研究;2009年01期
2 劉毅;關于明治維新性質的幾點質疑[J];日本研究;2001年01期
3 湛貴成;由利財政與橫井小木南[J];日本研究;2002年01期
4 萬峰;幕末維新時期的國際關系[J];天津社會科學;1984年01期
5 李少軍;魏源、馮桂芬與橫井小楠對外觀之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6 內藤俊彥;論橫井小楠“開國與殖產(chǎn)興業(yè)”的哲學[J];國際政治研究;1998年03期
7 趙德宇,武安隆;幕末洋學簡論[J];日本問題研究;1996年03期
8 龐中鵬;淺談復古神道[J];日語知識;2000年11期
9 劉長庚;《海國圖志》在中日兩國的不同命運探源[J];船山學刊;2003年04期
10 劉毅;孫洋;;論橫井小楠的經(jīng)濟思想[J];理論界;2008年1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馮天瑜;中日漢字文化的交互關系[N];光明日報;2001年
2 日立;中日學者共同研討東亞近代哲學[N];光明日報;2002年
3 郝玉江;日本保險業(yè)的開拓者——福澤諭吉[N];中國保險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許曉光;明治前期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2 李文英;模仿、自立與創(chuàng)新——近代日本學習歐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3 李含;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發(fā)展軌跡[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志強;《海國圖志》與中朝日近代啟蒙思想[D];延邊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796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7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