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全球史視野下民族連通與絲綢之路的開辟

發(fā)布時間:2018-07-11 12:25

  本文選題:全球史視野 + 民族連通 ; 參考:《蘭州學(xué)刊》2017年11期


【摘要】:絲綢之路的連通是歐亞多民族相互交通、共同聯(lián)系的結(jié)果,是東西方民族對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對遠(yuǎn)方傳奇的奇珍異寶需求促成的。至少從公元前五世紀(jì)開始,波斯大流士、馬其頓亞歷山大等為代表的西方民族對東方以戰(zhàn)爭形式進(jìn)行的道路探索、驛道修建、郵政初創(chuàng)等,為絲綢之路西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而東方中國對昆侖山玉石的向往、利用絲綢交換北方游牧民族的馬匹等,促成了從中原向西"玉石之路"、"草原絲綢之路"的形成。張騫"鑿空"西域和李廣利征伐大宛,成為連接?xùn)|西方信息、道路的契機(jī),由此絲綢之路正式進(jìn)入世界視野,開啟了影響后世的貿(mào)易、文化、宗教、族群變遷之路。
[Abstract]:The connection of the Silk Road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urasian and Eurasian nationalit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known world by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s and the demand for the legendary treasures of the distant world. At least from the fifth century BC, the western nations such as Darius and Alexandria of Macedonia and other western nations explored the road in the form of war in the East, built the post route, and established the postal service,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Eastern China's yearning for Kunlun Jade and the exchange of silk for horses of northern nomads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Jade Road" and the "grassland Silk Roa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West. Zhang Qian's "empty" Western region and Li Guangli's collection of the Great Wans became an opportunity to connect the East and the West with information and roads. Thus, the Silk Road formally entered the world's horizons, opening the way of trade, culture, religion, and ethnic group changes that affected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基金】: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塔里木地區(qū)城址遺存與唐代西域邊防”(項目編號:17BZS010)階段成果
【分類號】:K103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沛;;全球史:民族歷史記憶中的全球史[J];史學(xué)理論研究;2006年01期

2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J];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12期

3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J];歷史教學(xué)(高校版);2008年06期

4 徐娜;;一次美妙的自然與人文之旅——《世界,一部歷史》評介[J];蘇州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6期

5 林敏;;《全球史導(dǎo)論》[J];海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07期

6 葛兆光;;主持人的話[J];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03期

7 ;《全球史評論》約稿及體例要求[J];全球史評論;2013年00期

8 劉新成;鄒兆辰;;全球史:世界歷史教學(xué)與研究的新理念——訪劉新成教授[J];歷史教學(xué)問題;2012年01期

9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J];杭州通訊(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夏繼果;;理解全球史[J];史學(xué)理論研究;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偉偉;;公元1000年以來全球史上的優(yōu)越感與自卑感:無中心整體歷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七輯)[C];2010年

2 張偉偉;;論全球史整體研究[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一輯)[C];2004年

3 張偉偉;;無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現(xiàn)代中國與東亞新格局[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五輯)[C];2008年

4 張偉偉;;無中心論與全球史——紀(jì)念弗蘭克教授[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四輯)[C];2007年

5 梁占軍;;一個新的世界史視角:全球史[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xué)者論壇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志堅 首都師范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全球史雜志》:刊發(fā)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陣地[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張尼;全球史研究不應(yīng)忽視人類文化的差異性[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3年

3 王玖玖;首師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領(lǐng)域[N];社會科學(xué)報;2014年

4 魯東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 魏鳳蓮;《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報;2014年

5 首都師范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教授 劉文明;全球史:新興的歷史學(xué)分支學(xué)科[N];人民日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薛倩;把傳染病研究納入全球史視閾[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3年

7 首都師范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 王曉輝;一幅畫作中的全球史[N];光明日報;2013年

8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xué)歷史系主任 李來福 毛心怡 譯;全球史正向無國家中心的趨勢發(fā)展[N];社會科學(xué)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李玉;全球史研究:尋找全球溝通之道[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4年

10 于沛;世界文明進(jìn)程中的全球史[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陳冠X;杰里·本特利對全球史探索的理論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9年

,

本文編號:21151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151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a7c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