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早期上帝觀念的歷史演變
本文選題:猶太教 + 上帝; 參考:《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博士論文
【摘要】:上帝觀念的討論在國內(nèi)外在神學(xué)和哲學(xué)領(lǐng)域舉目滔滔,著作汗牛充棟,一言難盡?梢哉f神或者上帝的觀念就是神學(xué)最核心的內(nèi)容,而理解上帝觀念對于不同的人也就有不同的含義。我們可以理性地理解上帝,追尋上帝背后隱藏的歷史和倫理;也可以超驗(yàn)地信仰上帝,為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樹立生活的規(guī)范。本文的目的并非是在玄妙的神學(xué)或者哲學(xué)語境中探討上帝的奧妙,亦非超驗(yàn)的體驗(yàn)上帝。只是意圖遵照歷史的軌跡,盡量還原上帝形成的歷史痕跡。為進(jìn)一步的研究打下比較可信的基礎(chǔ)。因?yàn)樽诮?尤其是基督教)的學(xué)術(shù)討論,不少都是基于基督教對于上帝的理解,對于早期猶太人的上帝觀念,或有意或無意地被置于基督教的信仰體系或研討語境加以討論,許多問題的爭論就顯得似是而非,南轅北轍了。任何認(rèn)真的研究都要基于比較可靠的事實(shí),在對于事實(shí)的梳理中,原初的問題有時(shí)也就逐漸露出遠(yuǎn)不同于我們今天理解的面貌。作為基督教母體的猶太教,上帝觀念的形成有其歷史的發(fā)展軌跡。亞伯拉罕原初的留存著巴比倫和伽南地多神崇拜痕跡的一神崇拜,隨著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的勝利進(jìn)入了埃及。作為統(tǒng)治者群體的希伯來人,汲取了埃及阿頓一神教的教義,逐步脫離了部落神崇拜,初步形成了獨(dú)神崇拜。此時(shí)的猶太教尚未成形,只能說是一種原始崇拜。伴隨著喜克索斯人的的失敗,摩西帶領(lǐng)希伯來人出埃及,糅合著伽南地和米甸部落神及埃及阿頓神的摩西原始猶太獨(dú)神教才破繭而出,初具規(guī)模。而這種抽象的無形神的崇拜畢竟不是渴望滿足的族群的最佳選擇,其后的王國時(shí)期,猶太教的雅畏經(jīng)受了伽南地巴力神的嚴(yán)峻考驗(yàn),直至猶大國滅亡,兩個(gè)神的較量才告一段落。只有在大流散時(shí)期,無盡的民族痛苦才最終塑造了猶太獨(dú)神教的原型,處于希臘化時(shí)代的斐洛,最終完成了猶太教的早期定型,也為新的更為包容的猶太教——基督教打下了根基。縱觀上帝觀念的流變,我們不能不感嘆,每個(gè)時(shí)期的神都是不盡相同的,都有其自身的歷史烙印和神格,難以一言以概之。 我們可以認(rèn)為“一切歷史都是當(dāng)代史”,但是歷史就是歷史,發(fā)生過的無法改變,死去的無法復(fù)活,并不會因?yàn)榻袢杖f千的闡釋和過渡詮釋而改變。對于歷史的認(rèn)知是非常令人困惑的,尤其在規(guī)范異常龐雜的今天,,只是希望這篇論文能夠成為一篇合格的歷史論文而已。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God in the field of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at home and abroad, books, hard to sa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oncept of God or God is the core of theology, and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God has different meanings for different people. We can understand God rationally and follow the hidden history and ethics behind God. We can also believe in God transcendently and set the standard of life for ourselves and our n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not to explore the mystery of God in a mysterious theological or philosophical context, nor to experience God transcendently. Only intent to follow the track of history,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store the historical traces of God. It lays a more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Because much of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f religion, especially Christianity, is based on the Christian understanding of God, on the idea of God of the early Jews, or on being deliberately or unintentionally placed in the Christian belief system or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The arguments on many issues seem specious and diametrically opposed. Any serious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more reliable facts, in the combing of facts, the original problems sometimes gradually show a different face than we understand today. Judaism as a Christian mothe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od ha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rack. Abraham's first monotheistic worship of Babylonians and Gamanites entered Egypt with the victory of the Heksos in Egypt. The Hebrews, as a group of rulers, drew on the doctrine of Abdon monotheism in Egypt and gradually separated themselves from the worship of tribal gods and formed the worship of monotheism. Judaism at this time is not yet formed, can only be said to be a primitive worship. With the defeat of the Heksos, Moses led the Hebrews out of Egypt, mixing the Ganesha with the Midian gods and the Moses primitive monotheistic religion of Aton. And the worship of this abstract invisible god is not, after all, the best choice for a satisfied people.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kingdom, Yavin of Judaism withstood the severe test of the god of Baal in Kanadi until the end of the kingdom of Judah. The battle between the two gods came to an end. It was only during the great diaspora that the endless national pain finally shaped the archetype of the Jewish monotheism, Philo in the Hellenistic era, and finally completed the early shaping of Judaism. It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a new, more inclusive Judaism-Christianity.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God, we can not help but sigh that the gods of each period are different, have their own historical brand and deity,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lize. We can think that "all history is contemporary history", but history is history, what has happened cannot be changed, the dead cannot be resurrected, will not change because of today's numerous interpretations and transitional interpretations. The cognition of history is very puzzling, especially in the unusual and complicated norms today, just hope this paper can become a qualified history paper.
【學(xué)位授予單位】:復(fù)旦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博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18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覺敏;尹佳;;從托爾斯泰的上帝觀看其對老子“道”論的接受與誤讀[J];江漢大學(xué)學(xué)報(bào)(人文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2 龍紅蓮;;論希臘神話命運(yùn)觀與基督教上帝觀的內(nèi)在聯(lián)系[J];上饒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1年02期
3 趙林;;試析笛卡兒關(guān)于上帝存在的幾種證明[J];云南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4 張曉蔓;;淺談猶太父權(quán)思想在《店員》中的映射[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5 張勇;;猶太教與猶太人沉重歷史的關(guān)系溯源[J];南陽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1年03期
6 于祺明;;從愛因斯坦私下的直白到霍金的公開否定——解讀霍金的“上帝觀”[J];科學(xué)與無神論;2011年04期
7 胡浩;;猶太人:追求公義的民族[J];博覽群書;2011年08期
8 范芊婀;;中國、日本、希伯萊創(chuàng)世神話比較分析[J];北方文學(xué)(下半月);2010年04期
9 張平;;情理二分[J];中國企業(yè)家;2011年17期
10 陳文安;;論邁蒙尼德在《迷途指津》中的否定性謂詞理論[J];學(xué)習(xí)月刊;2011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平;;與神共在——海舍爾猶太教圣經(jīng)觀述評[A];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五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xué)·歷史·人文學(xué)科卷)[C];2007年
2 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話“上帝死了”?[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雷紅霞;;西方近代哲學(xué)中的上帝觀[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軍;;開放的城市 包容的宗教——哈爾濱宗教散論[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5 高浦棠;;命運(yùn)·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義思想本體破譯[A];陜西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學(xué)會2004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楊軍;;早期基督教的形成——以保羅對猶太教律法的論說為中心[A];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五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xué)·歷史·人文學(xué)科卷)[C];2007年
7 蘇巧燕;;美國猶太小說《光之書》中的二項(xiàng)對立關(guān)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陸麗青;;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宗教[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9 徐伯勇;;開封猶太人的幾個(gè)問題[A];中國古都研究(第七輯)——中國古都學(xué)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1989年
10 劉平;;圣化時(shí)間:超越現(xiàn)代性的時(shí)間建筑學(xué)——海舍爾安息日思想述評[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fù)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四屆學(xué)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培新;山東大學(xué)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院報(bào);2005年
2 秋實(shí);無形無象、似有而無的神[N];大眾科技報(bào);2008年
3 傅有德;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猶太文化的經(jīng)驗(yàn)與啟示[N];解放日報(bào);2007年
4 中國人民大學(xué)繼續(xù)教育學(xué)院 張踐;強(qiáng)組織型宗教與歐洲的政教沖突[N];中國民族報(bào);2010年
5 黃偉忠 蔡軍;Kosher概念食品值得研究和關(guān)注[N];中國國門時(shí)報(bào);2009年
6 本報(bào)駐特拉維夫記者 蘭克;能把菜園搬到空中嗎[N];科技日報(bào);2000年
7 曹俊杰;被縛的耶路撒冷[N];第一財(cái)經(jīng)日報(bào);2010年
8 齊曉東;跨宗教的對話[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院報(bào);2007年
9 魏德東;宗教的生態(tài)關(guān)注[N];中國民族報(bào);2009年
10 本報(bào)黎巴嫩特派記者 楊俊;黎巴嫩新內(nèi)閣考驗(yàn)依舊[N];人民日報(bào);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邱文平;猶太人早期上帝觀念的歷史演變[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2 傅曉微;艾·巴·辛格創(chuàng)作思想及其對中國文壇的影響[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3 劉金忠;猶太教復(fù)國主義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3年
4 潘衛(wèi);美國猶太人(1920-1950年)[D];復(fù)旦大學(xué);2008年
5 魏嘯飛;美國猶太小說中的猶太精神[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許宏;巴布宗教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7 張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8 李磊;信仰與理性的匯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華大學(xué);2004年
9 唐立新;現(xiàn)代美國猶太政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10 徐曉冬;論斐洛的倫理神學(xué)及其核心概念自然律解析[D];復(fù)旦大學(xué);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國昌;論西方哲學(xué)中的上帝觀[D];延安大學(xué);2011年
2 白丹;論圣經(jīng)猶太教之愛的觀念[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3 王永;圣經(jīng)猶太教的公正觀[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4 李柏紅;論猶太教經(jīng)濟(jì)倫理對我國民營企業(yè)文化建設(shè)價(jià)值[D];河北大學(xué);2011年
5 張曉寧;猶太女性主義的性別與上帝觀(Gender and God)[D];山東大學(xué);2006年
6 張雪麗;馬丁·布伯的猶太教思想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1年
7 陜勁松;猶太教傳統(tǒng)倫理思想淺析[D];山西大學(xué);2003年
8 歐振華;論猶太選民觀[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9 嚴(yán)學(xué)玉;猶太小人物尋求家園及其痛苦的歷程[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03年
10 錢奕榕;多元文化對主流宗教的挑戰(zhàn)[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4年
本文編號:20806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8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