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重大歷史事件的理論高度和學理深度——讀肖楓教授《蘇聯解體我的解讀》有感
本文關鍵詞: 蘇聯解體 解讀 理論高度 學理深度 出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肖楓教授的《蘇聯解體我的解讀》一書,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了20多年前蘇聯解體的種種原因,對重大歷史事件作出了全面評析并得出正確結論。該書視角新穎、邏輯嚴謹、見解獨到、說理論證令人信服,體現出作者解析重大歷史事件的理論高度和學理深度。
[Abstract]:Professor Xiao Feng's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nsisted on the use of Marxist positions, views and methods,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more than 20 years ago. The book is a novel, logical, original, and persuasive argument, which make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and draws a correct conclusion. It reflects the theoretical height and theoretical depth of the author's analysis of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作者單位】: 中央黨校;
【分類號】:K512.5
【正文快照】: 蘇聯解體是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學界對它的研究從未停止。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研究蘇聯解體這樣重大復雜的歷史事件,20年時間還太短,要在50年后才能作出結論、才能統(tǒng)一人們的看法。這種觀點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是有些絕對化了。事實上只要真正堅持運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大剛,劉峰,劉衛(wèi)儒;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三個有利于”標準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張富良;論鄧小平的獨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2期
3 鄭文瑜;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的幾點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4 袁銀枝;淺談制度主客體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5 余松;試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阿壩師專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6 王玉瓊;《共產黨宣言》的真實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7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8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9 李海紅;論新形勢下腐敗現象及其防治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10 鄭文瑜;試論學分制條件下如何加強大學生自律意識的培養(yǎng)[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東紅;王國壇;;奧林匹克精神與和諧社會的契合[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論恥感的道德價值——以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為例[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3 高國希;;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4 馬永慶;鞠明霞;;墨家“兼愛”思想對現代和諧社會建構的價值解讀[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5 趙愛玲;;政府誠信: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訴求[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6 鄒秀春;;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公民責任意識研究[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7 徐大建;;社會公平、和諧與經濟效率[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8 高春花;;論恥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為例[A];傳統(tǒng)倫理與現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9 黃薈;;遭遇發(fā)展——傳統(tǒng)倫理現代轉型所面臨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尋[A];傳統(tǒng)倫理與現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10 晏輝;;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之間:傳統(tǒng)倫理的現代境遇[A];傳統(tǒng)倫理與現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10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聯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q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友君;;俄學者柯金對蘇聯解體的幾點看法[J];西伯利亞研究;2007年01期
2 任鋼建;如何認識蘇聯解體的原因、教訓和影響[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張文武;;一個超級大國瓦解的歷史分析——《蘇聯解體前后》一書介紹[J];世界知識;1995年24期
4 陳愛茹;大衛(wèi)·科茲談蘇聯解體應吸取的教訓[J];俄羅斯研究;2005年01期
5 張西虎;國內關于蘇聯解體諸問題研究述評[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屈昭;;新書架[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7年02期
7 尼·伊·雷日科夫;;大國悲劇——蘇聯解體的前因后果[J];黨建;2010年02期
8 秋一;“蘇聯解體:10年以后”國際學術會議報道[J];世界歷史;2001年05期
9 蔣召國;;蘇聯政治體制改革與蘇聯解體[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26期
10 趙德宇;;蘇聯解體原因探析[J];改革與開放;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新;;關于蘇聯解體的再思考[A];紀念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集[C];2000年
2 吳非;;蘇聯解體與媒體轉型[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建新;;論腐敗是蘇聯亡黨亡國的重要原因[A];“當前國際政治與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和平;;悲壯野性,大起大落:俄羅斯民族的歷史命運?——寫在蘇聯解體十一周年前夕[A];“當前國際政治與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趙志敏;;蘇共指導思想的誤區(qū)與蘇聯解體[A];當前國際政治與社會主義發(fā)展[C];2001年
6 黃宗良;;從民主民生問題看蘇共政權之得失——紀念十月革命90周年[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張傳鶴;;前蘇聯和俄羅斯民主社會主義者們的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蘇聯解體十七年祭[A];改革開放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陳春華;;俄羅斯有關蒙古問題研究述評[A];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實(第二輯)[C];2008年
9 陸南泉;;缺乏理論創(chuàng)新是阻礙蘇聯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A];“當前國際政治與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戴桂菊;;俄羅斯東正教境內外教會恢復統(tǒng)一的意義[A];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實(第二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李永全;這里見證了蘇聯解體[N];光明日報;2009年
2 閻明復;揭示大國悲劇真相根由[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中共中央辦公廳翻譯組組長 閻明復;“大國悲劇”的真相根由[N];北京日報;2008年
4 于福堅;大國之殤:蘇聯解體背后的民族主義因素(上)[N];中國民族報;2010年
5 于福堅;大國之殤:蘇聯解體背后的民族主義因素(下)[N];中國民族報;2010年
6 陳之驊;我與蘇聯史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7 ;蘇聯解體原因剖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8 巴州二中 丁煒;淺談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N];巴音郭楞日報;2008年
9 本版編輯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副主編 李凌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徐亦讓;“權力異化”下的體制與個人因素[N];社會科學報;2007年
10 馬戎;聯邦體制對蘇聯解體的影響[N];中國民族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鶴梅;蘇聯官僚特權階層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劉玉寶;早期蘇聯核計劃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汪金國;現代中亞社會發(fā)展狀況與趨勢研究[D];蘭州大學;2003年
4 王振海;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宗教政策及其影響(1985-1991)[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沈影;蘇聯領土擴張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鈕維敢;東亞冷戰(zhàn)遺留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克寧;蘇共執(zhí)政時期意識形態(tài)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8 郭永勝;蘇聯“持不同政見者運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饒淑瑩;世紀之交的帝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焦一強;吉爾吉斯斯坦政治轉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名;蘇聯解體原因的國際政治學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飛雄;冷戰(zhàn)時期美蘇對外擴張?zhí)攸c的比較[D];西北大學;2009年
3 郝延頻;美國對外政策的演變(20世紀70年代-90年代)與蘇聯解體[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4 侯建穎;論蘇聯聯邦制的變形及蘇聯的解體[D];內蒙古大學;2009年
5 李彩娟;蘇聯的宗教政策及其經驗教訓[D];新疆大學;2009年
6 王慶忠;前蘇聯社會主義的歷史發(fā)展及其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安小婉;中蘇意識形態(tài)若干問題的比較與思考[D];廈門大學;2009年
8 李新平;1975-1995年越美關系的發(fā)展演變[D];鄭州大學;2006年
9 王連文;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美國對蘇聯軟權力戰(zhàn)略探析[D];外交學院;2009年
10 滿圓圓;試論蒙古韃靼人侵略俄羅斯的歷史意義[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4781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7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