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隋唐文化思想_《安徽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0-18 12:50

  本文關鍵詞:郭嵩燾的文化思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安徽大學》 2003年

郭嵩燾的文化思想

孟化  

【摘要】: 郭嵩燾文化思想內(nèi)容豐富,自成體系,其形成和發(fā)展與郭嵩燾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有一變遷的過程。從時間上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來考察:接觸西學以前為早期,主要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以出使國外為一界限,又可分為兩個階段,是對西方文化認識深入的過程。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離的,,之間有著前后的繼承和發(fā)展關系。從內(nèi)容上看,其文化思想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哲學基礎、人文教化、中西學術思想、人心風俗以及政治文化思想這幾個方面。本文試從以上縱橫兩方向結合來對其文化思想進行梳理,以求能準確的把握其思想。 在未接觸洋務之前,郭嵩燾走的是傳統(tǒng)士大夫之路,潛心于經(jīng)史,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他對傳統(tǒng)文化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有著自己的見解。及至接觸洋務接觸西學后,郭嵩燾的思想進一步發(fā)展,他繼承了王夫之的“道器觀”,將之改造為以文化為內(nèi)涵的“道器觀”,作為中西方文化認識的哲學基礎。他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jīng)歷了由“本末論”到“道器多元論”的過程。1875年郭嵩燾首次提出西方立國“有本有末”,但當時其對西方文化認識尚比較膚淺。在出使英國后,郭嵩燾親身接觸到西方文化,通過不斷的考察,他對西方文化的內(nèi)涵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明確提出西方有道,中國無道。否定了當時的“西學中源”說,提出“道器多元論”。郭嵩燾全面考察了西方文化,對中西方文化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在人文教化方面,郭嵩燾批判中國重虛的學風,贊賞西方重實的教育方針;提倡學習西方的教育制度。他主張容實學與中國的道德教育之中,在科舉制上,相應的實行實學也可求仕。在中西學術思想方面,郭嵩燾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學術研究頗深,而且對西方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都頗為關注,并有一定的見解。他在中國提倡向西方全面學習,在西方則積極的宣傳中國文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人心風俗方面,他對中國的舊習進行了剖析,并詳細考察了西方的風俗體系,提出借鑒西方之俗改造中國虛驕之氣的新觀點,為近代國民性改造引進了新思路。在中西文化理想方面,郭嵩燾敏銳的看到其在政治實踐中凸現(xiàn)的是“德治”與“法治”本質上的差異。經(jīng)過比較,他發(fā)現(xiàn)“圣人之治”較之西方民主政治“猶有歉者”,從客觀上指出了西方法治的先進性和科學性。主張向西方借鑒“法治”。 郭嵩燾主張平等的看待西方,力倡既要通曉洋情,又要了解中國國情,既不可盲目照搬,又不可固步自封,應在實事求是的調(diào)查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有選擇的吸收西方文化。 不可否認,郭嵩燾的中西方文化思想還不夠成熟,在一些理論構架上還有矛盾之處。但其文化思想在理論上站到了新的高度,在當時罕有其匹,在一些具體論述上,多有閃光之處。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K256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前言6-7
  • 第一章 文化背景7-9
  • 第二章 多元的道器觀9-16
  • 第三章 倡辦新式教育.培養(yǎng)新式人才的教育思想16-21
  • 第四章 中西各有所長的學術文化思想21-25
  • 第五章 借西方之俗破中國虛驕之氣25-32
  • 第六章 從傳統(tǒng)的“德治”到初步“法治”的政治文化思想32-35
  • 結束語35-37
  • 注釋37-43
  • 其它參考文獻43-44
  • 后記44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馬菡;;郭嵩燾西方文化觀的形成與內(nèi)涵[J];蘭臺世界;2013年3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本森;急進與保守·劇變與不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斌;走向世界與回歸傳統(tǒng)[D];湘潭大學;2007年

    3 蔡雅紅;郭嵩燾筆下的英國形象[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4 鄧李志;郭嵩燾的文獻學成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保森;郭嵩燾三《質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秀;晚清涉英文學中的英國形象[D];山西大學;2012年

    7 劉富倉;吳可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陶用舒;論湖南近代人才群產(chǎn)生和形成的原因[J];益陽師專學報;1995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屈振輝;;近代湖湘女校與湖南婦女運動[J];船山學刊;2009年01期

    2 張鐵軍;;論湖湘遷謫文學對湖湘文化特質的影響[J];文史博覽;2006年10期

    3 周秋光;近代湖南的人才群體現(xiàn)象及其原因[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1期

    4 周秋光;;湖湘文化的近代轉型及其人才群體現(xiàn)象與原因[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陶新;論曾國藩人才群的形成及其特點[J];益陽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蔣正治;咸同時期湘軍詩人群體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何麗君;晚清(1840-1912年)政治領袖區(qū)域分布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2 李海玲;王先謙評議[D];吉林大學;2007年

    3 賀志瓊;近代湖南第二個人才群的體育認知[D];湖南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麗燕;;郭嵩燾的經(jīng)世之學[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劉世華;;李鴻章外交思想新論[J];安徽史學;1993年03期

    3 謝懋金;試析近代激進思想的生成原因[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4 張良俊;試論郭嵩燾學習西方的思想[J];安徽史學;1994年04期

    5 周文宣;郭嵩燾外交思想淺論[J];安徽史學;1996年01期

    6 喬凌霄;明清之際的文化心態(tài)與西學傳播效應[J];安徽史學;1999年02期

    7 楊帆;;19世紀英國中等階級婦女維權與參政實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8 張華騰;試析庚子戰(zhàn)前袁世凱對教案的態(tài)度[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林華國;庚子戰(zhàn)前裕祿與袁世凱對反教會斗爭的不同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10 王曉秋;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舉——1887年海外游歷使初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房奕;;留英期間嚴復與郭嵩燾交往研究[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楊天石;[N];北京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岳宗福;理念的嬗變 制度的初創(chuàng)[D];浙江大學;2005年

    3 傅靜;意識形態(tài)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革[D];山東大學;2005年

    4 羅衍軍;革命與秩序[D];浙江大學;2006年

    5 陳尚敏;近代社會轉型與甘肅士紳[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永;晚清洋務派政治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盧靜;《禮記》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黃慶林;義和團運動時期清政府守舊派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房政;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型構1842~1953[D];復旦大學;2008年

    10 崔志海;美國政府與晚清朝政(1901-1912)[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詩堯;論明末儒學的民間轉向[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溪;儒家政治思想的實踐困境[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王寶端;新潮社知識分子群體的身份認同[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兵;鴉片戰(zhàn)爭前后經(jīng)世派的轉變[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5 文定旭;立足傳統(tǒng) 融匯中西——郭嵩燾洋務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曾學民;中國早期社會現(xiàn)代化歷程及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靜;郭嵩燾與湖湘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曹素璋;試論郭嵩燾的洋務思想[D];貴州師范大學;2002年

    9 梁其承;“東南互保”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張凌宇;晚清李鴻章外交策略述論[D];吉林大學;2004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馬菡;;郭嵩燾西方文化觀的形成與內(nèi)涵[J];蘭臺世界;2013年3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倩倩;清代經(jīng)解文獻系年考—咸同光宣時期[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秀;晚清涉英文學中的英國形象[D];山西大學;2012年

    3 王志華;郭嵩燾的學術情懷與文學心態(tài)[D];南京大學;2013年

    4 馮雪;晚清域外游記中的歐美形象[D];山西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高立群;郭嵩燾洋務思想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4年

    中國知網(wǎng)廣告投放

    相關機構

    >內(nèi)蒙古大學

    相關作者

    >高立群

    隋唐文化思想_《安徽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wǎng)數(shù)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wǎng)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郭嵩燾的文化思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46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46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e21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