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19世紀末美國女性文官群體的社會階層屬性
發(fā)布時間:2017-12-25 23:01
本文關鍵詞:論19世紀末美國女性文官群體的社會階層屬性 出處:《遼寧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文以19世紀末美國女性文官群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此群體的相關數據的比較分析,和對相關史實進行考察研究,分析女性文官在19世紀轉型時期的產生發(fā)展情況,進而深入分析其社會階層屬性,以及其出現發(fā)展對當時美國社會所造成的影響。 本文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部分:進行中產階級理論溯源,并由此對新老中產階級的簡單分析,,并且通過老式中產階級向新式中產階級的過渡情況研究,分析社會轉型時期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以及新式中產階級形成中的新特征。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心。這部分對19世紀70年代之前的中產階級女性情況就進行簡單的梳理,主要從家庭角色、教育和社會地位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分別以殖民地時期、獨立戰(zhàn)爭時期和內戰(zhàn)時期為時間段,從而得出中產階級女性自出現起,其地位就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這一結論。雖然女性在這一歷史階段地位有明顯的變化,但是仍然是以家庭為中心,拘束于“開國之母”、“共和國母親”的框架之下。在這一時期(1870——1900),女性盡管外出工作仍然受到社會上的限制,但是由于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女性工作群體已經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女性文官在這一時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每年的增長幅度是極大的。此部分通過考察女性文官在教育、就業(yè)和參政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分析出女性職業(yè)化的趨勢及就業(yè)特點,社會階層屬性。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中產階級女性從事文官職業(yè)的原因及對中產階級帶來的變化。通過前兩部分的論述可以得出:女性文官出現及發(fā)展壯大,伴隨著對中產階級社會階層方面的認同,給中產階級在特征上帶來新的變化。 本文的現實意義在于,以女性文官為主要考察中心,來討論女性所集中的職業(yè),分析女性群體存在于文官職業(yè)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F當代女性文官群體在美國數量依然呈現增長趨勢,中國的女性考取公務員職位也是女性就業(yè)趨勢所在。本文通過對女性文官進行分析,為現當代適合女性的職業(yè)特別是女性文官群體提供了歷史依據。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71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靜;;社會轉型時期美國就業(yè)女性的困境、原因及影響分析(1870—1920)[J];安徽史學;2010年06期
2 許國林;;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新中產階級的崛起[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石慶環(huán);;20世紀美國中產階級的結構變遷及其特征[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石慶環(huán);;美國中產階級的“政治異化”現象與文官“政治中立”原則[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張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中產階級婦女走向社會的動因和問題[J];美國研究;1993年03期
6 朱世達;關于美國中產階級的演變與思考[J];美國研究;1994年04期
7 李強;關于中產階級的理論與現狀[J];社會;2005年01期
8 周曉虹;再論中產階級:理論、歷史與類型學 兼及一種全球化的視野[J];社會;2005年04期
9 石慶環(huán);;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新式中產階級”形成時期的文官群體[J];史學集刊;2011年01期
10 石慶環(huán);;論美國聯邦文官管理機構的歷史演變[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9年12期
本文編號:13347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3347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